返回

留学日记:见识世界最酷的市长(图)

2012-03-14

如果纽约的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是世界上最富的市长,那么伦敦的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就是当今最酷的市长。

前者创立彭博社坐拥170多亿美元的财富,后者具有独特的喜剧精神和率真诙谐。

作为两大都市的市长,布隆伯格接替朱利安尼担任市长多年,拿着一美元象征性年薪坐地铁上班,他创立彭博社的励志故事广为人知。那么约翰逊力挫利文斯通绝非普通搞笑等闲之辈,耍嘴皮的“小丑”。这位英国“愤青”凭借什么成为最酷的市长,带着好奇,我有幸在学校见识了他本人的魅力。

市长的待遇

没有任何花费。希望参加访谈只需要到网上免费注册;或者到学校里面Waterstone书店免费拿一张票,甚至不需要出示任何的证件,也不用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留学日记:世界最酷的市长

没有任何安检。来到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会堂,出示一下入场券,就可以进入休息室等待入场。没有任何保安。我只看到一些身着书店工作服的人员。也许有便衣吧,但是我没有看到一个警察,或者一个西装革履的特工。

没有任何官腔。一个半小时的访谈加上提问环节,我没有听到市长说任何自己的丰功伟绩,或者冠冕堂皇的语言。因为这次访谈主要是宣传他一本有关伦敦新书,所以大多在说伦敦的历史,发生在伦敦的故事,有时候他会自豪地赞美伦敦作为一座伟大的城市,有着无数天才和多元化的背景。他有提到伦敦人口膨胀问题,表示不担心,伦敦目前有足够的承载量应对。

没有任何口号。我记不清大家笑了多少次,经常伴随笑声,大家鼓起掌。因为市长一直在用各种诙谐的方式来述说伦敦轶事,时不时调侃一些名人,还有手舞足蹈和丰富的面部表情。

没有任何护栏。演讲结束,我们可以上去和他握手,合影。后来是一个简单的签售会。感谢我和朋友Cocoa买了一本书,我们也和市长先生来了次亲密接触,握手合影,简单的寒暄。

我很难想象这是堂堂世界第一都市伦敦市长的待遇,中国“县长”说不准都比他强。

“毒舌”惹争议

Boris市长主要的争议还是他的不拘小节,口无遮拦。英国人也许对他的“毒舌”已经习惯,因为英国人向来喜欢嘲讽。不过华人未必完全理解这种行为,08年奥运会闭幕式上他由于衣冠不整被华人痛批,而其实西方没有太多人在意。

Google公司宣称它发现了10条真理,其中第九条是“不穿西装,不代表你不专业”(You can be serious without a suit)。他平时都是这样的,见女王也是如此,他就觉得一个人必须有选择的自由。呵呵,内在的修养比外在的修饰更为重要吧。

他和华人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加上过去的私生活丑闻。 那天演讲看到的亚裔面孔不到五个,华人更少。似乎华人对他的了解还是比较有限。

酷英国,酷市长

英国人推崇自己的文化早就不局限在那种维多利亚时期的风格,年轻人中“酷英国”(Cool Britiania)的文化方兴未艾。本质上说,酷英国是英国在传统中寻找和演绎现代文化,特别是追求自我,彰显个性的年轻文化。

回过头来,Boris本人就符合这个特质,在高贵的伊顿牛津背景中展现个性张扬,幽默诙谐,不失亲民的作风,所以才会特别“酷”。

从牛津毕业后,进入咨询公司,烦透了,辞去工作成为擅长写讽刺性政论的记者,简直是喜剧天才,业余还写幽默小说。08年意外当选大伦敦市长,实在是个传奇。有人说这种搞笑天才成为伦敦市长,就像赵本山担任北京市长。我个人认为这有天壤之别,Boris虽然诙谐,但是受过精英高等教育,他出书,参加访谈,言语之中的措辞和思想完全非“二人转”可以企及,没有文化修养和教育背景,你不要奢望能听懂他在说什么。

这点只要拿他的专著就可以看出来,他曾出书写“古罗马史”,在牛津古典文学专业接受的训练,让他在描述历史的时候严谨不失幽默。你很难想象一个政客可以出小说,写历史,上搞笑节目,还出了五本书。从记者到议员,到市长,Boris人生就像他的小说一样,充满了戏剧性。所以他首先是作家,记者,然后才是政客。

《每日电讯报》曾经评论:Boris may be a Balliol man, but he lives in Islington and calls people 'mate'.(鲍里斯虽然是从牛津贝利奥尔学院毕业,但是他住在伦敦中产阶级伊斯灵顿区,而且他称呼人们伙计。)他骑自行车上班,总是有一头像鸟窝一样的白发,言行随意,作风亲民。但是演讲极富穿透力,典型的伊顿牛津口音。当时他一张嘴,我就被震住了,因为他的发音特别雄浑低沉,加上地道的女王英语(论坛),极富感染力,很容易上瘾。可以听出,他是在用腹腔和胸腔在发音,而不是我们一般说话的口腔,这也是中文和英文发音的区别之一。即使存在争议,不可否认,在率真自然的作风下,他是不折不扣最酷的市长。

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

我坦白讲,整个访谈,我没有100%听懂。特别是Boris在谈一些典故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拉一个老外去听相声。每个典故都牵涉到很多伦敦人名和伦敦地名,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才能理解。如果你没有在伦敦长期居住,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领会部分信息会很吃力。

英国人的幽默一般不会非常直接,比较含蓄,就是轻描淡写understatement,有时候需要你思考一下才明白。而当你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家已经笑完了,哈哈。Boris作为伊顿牛津的高材生,各种搞笑和诙谐故事信手拈来,就像把一个一个的笑话向观众抛过来一样,稍微一个词没有注意,可能你就不能准确理解他传达的意思。

在景点前拍照,和老外合影,身着靓丽的异国服饰,这并代表完全了解一种文化,在伦敦街头听到他们的字正腔圆的女王英语RP,看到他们考究整洁的着装,那是文化的表象,但不是内在。核心还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融入一种文化绝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毕竟我们来求学首要目的是学业,然后才是了解风土人情。

Boris的访谈让我被文化又冲击了一次。即使完全知晓一种文化不容易,但这样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如果全球都是一种文化,一套价值观,那就是真正的悲剧,全球化的悲剧。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