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海归就业不难了 近四成人首份工作年薪却不足4万

2014-04-30

中国学子花费高昂的教育成本,以期有一个好的工作和前途,“留学海外”本是一个很好的“增值”途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归就业,有着怎样的现状和前景呢?

趋势:光环渐退 海归求职优势逐渐缩小

虽然容身在全球顶尖的传媒集团,虽然生活在魔都上海,虽然头顶着名校海归的光环……聂工作1年有余,月薪也才“税前5000”。

刚刚工作两个月的海归李,虽然比着同龄的同学收入要高点,但依然不足4000元。而海归侯无奈地告诉我们,他对薪水的要求并不高。

他们三个不是个例,相关数据显示,36.5%的海归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不少海归大呼“就业难”。

从企业能提供的薪水来看,海归在他们眼中,不再是需要用高薪来争取的“宝贝”。

此外,2013年底一组数据显示:海归回国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占65.3%,3个月~6个月找到工作的占21.0%,6个月~12个月找到工作的占8.2%,1年以上找到工作的占5.5%。

可见,尽管近年来海归优势在递减,但海归回国待业,即“海待”的现象并不明显,86%的海归在半年内能够找到工作。

“海归”的求职竞争力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但就总体趋势来说,海归的求职优势在缩小,竞争力和国内高校毕业生没多大区别。

环境:留学大众化低龄化 颠覆海归精英化

30多年的时间,第一批留学生远渡重洋,以公派为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海外”以知识精英为主,近年来,出国留学门槛降低,中国留学生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从大环境来看,各个国家不断出台宽松的留学政策,留学服务市场愈发火爆,中学开始就被家长送到国外“深造”的孩子越来越多,留学的大众化低龄化,必然颠覆了海归的精英化。

据了解,随着国内大学教育改革,多个专业已经与国际接轨,在以前,有一些专业只有国外名校开设的有,现在国内大学专业基本齐全,可替代海归的本土人才逐渐增多。这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也稀释了海归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在某场名企专场招聘会现场,有一世界五百强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由于留学服务中介机构的成熟,在留学生大众化低龄化的趋势下,有大量留学生只是为了“留洋”,不专心于学业。

“前年,有不少企业都因为盲目迷信海归人才,付出过代价,谁还敢仅凭一张洋文凭就拍板用人呢?”该经理说。

探因:语言、眼界是优势 环境心态是硬伤

海归光环渐退,的确给海归就业带来了一部分的难度。此外,海归自身的原因,才是就业的最大阻碍。

谈到海归的优势,跟国内高校毕业生相比,摆在桌面上的优势就是“外语”。

但其优势局限性太大,“除了外企,有多少企业的岗位对外语的要求很高?”此外,海归还有眼界优势。独自在异国他乡长期学习生活,其在眼界和独立性上比起国内大学生优势明显。

影响海归就业难,还有两个主观原因。留学生在国外待得时间长,其对国内的现状和行业发展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即使是有相关行业的海外工作经验,由于行业发展阶段不同以及环境不同,比着国内大学生,也会更多地出现不能准确完成岗位职责的情况。”

此外,期望中的薪水,也是海归就业的一大障碍。“海归求职者如果心态没有转变过来,或者对国内外同行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差别了解不多,很难收获符合期望的薪资待遇;面对海归求职者,用人单位也会在薪资上有所顾虑。”求职招聘的关键在于果断真诚,这也让许多海归在求职中碰壁。

前景:外企国企依然最吃香 私企仍不受待见

多年来,海归择业往往首选外企,但近两年,海归身份已不再是进入外企的通行证。某知名外企负责招聘的HR认为,这几年外企招聘越来越务实,对所有招聘者的要求是一样的,海归和非海归站在同一起跑线。

在其他类型的用人单位与外企的薪酬差距已经不大,国企也成为海归求职的热点,某国企人事部招聘负责人介绍,由于单位性质的不同,国企和外企的管理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会遇到如何妥善处理上下级关系等问题,往往让一些海归感到不适应。

随着海归就业问题凸显,外企国企渐渐不再对海归另眼看待,另一方面,规模大实力雄厚的私企强势崛起,私企这个放在以前最不受海归待见的用人单位,也逐渐走入海归的视野。中英网英国留学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