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国教育如何助跑英伦创意?大学对此作出明确要求

2015-11-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近日举办的2015英国创意作品展开幕式上,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公使艾琳在谈及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时说:

“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得好,就是因为在它的背后,英国的创意教育提供了全力支持。”

作为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去年英国的创意产业年收益高达714亿英镑。

艾琳介绍说,目前英国的创意产业发展保持了非常好的增长速度,在英国国民经济中占比达12%,全国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英国创意教育就为它的发展起到了人才支持的作用”。

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橙色大厅,超过360件集“不可思议”与“脑洞大开”为一体的“英伦制造”设计作品亮相今年英国创意作品展。

展览不仅有设计界大师和留英杰出校友的得意之作,也有不少英国设计类名校的作品,许多前沿设计都是首次“空降”中国,360°展示了英伦设计的“敢想”和“敢做”。

比如,有以鲨鱼皮和骨骼为创作灵感的时尚鞋履、展现3D电子游戏场景的高科技定制眼镜Oculus Rift,也有用伦敦地铁站废旧报纸为原材料做成的环保座椅、使用激光切割和蚀刻技术制作的服装……

“英国的教育会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他们可以把在教育中学到的技能付诸实践。”艾琳说。

那么,英国教育到底是如何助跑英伦创意的呢?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副教授大卫·希尔顿认为,艺术教育和创意培养,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探索能力。

在艺术教育中,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精准答案的,最重要的是整个发展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意,必须要让学生投身到制作过程中,这一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教授罗杰·贝特曼非常鼓励学生学习研究新的技术。

他说,为了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老师往往将怎么运用新技术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把技术呈现给他们,而不规定具体的方向。

在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上,英国大学对创意作出明确要求。

以罗杰·贝特曼负责的学校硕士生设计课程为例,6个评估学生成绩的标准中,其中一个就是“创意冒险”。

“‘创意冒险’不是看学生的创意,而是看他们是否以一种有创意的方式进行冒险。当然每个具体的项目,评估他们创意占比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项目比较注重沟通或研究,我们会把创意占比的权重稍微调低一点。”罗杰·贝特曼说。

谈及中英两国在创意教育方面的不同之处,艾琳认为,据她了解,中国有像四川美术学院这样培养了很多具有创意学生的学校,学生毕业后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说明中国其实并不是没有创意教育,只是英国的创意教育覆盖面会更广,创意和创新可以直接为行业发展做贡献。

另一名来自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的马克·菲利普斯教授提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学生去英国学习创意类专业时,都会犯一个错误:在呈现自己作品时以为我们想看到的是他们的作品,但其实我们更希望看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从一开始到作品设计结束的思考过程,我们希望了解他们在作品设计的各个阶段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要这样解决等等。

“目前,越来越多去英国读书的中国学生都选择创意类的学科。”艾琳表示,英国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会教学生找到未来职业发展的机遇。

相关学校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