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大学学习攻略分享:Essay 想说爱你不容易
不知不觉就入了深秋,来到爱丁堡已经两个月了,我们的第一篇课程论文很快就要到提交的截止日期,心头一抖,才想起来一个学期只有十周,这就意味着我们十二月初,我们就会结束第一学期的全部课程,而其中一门较短的讲授研究方法的课程要求在十一月初就提交期末作业了。
而且,我学的是教育学这种纯文科的课程,没有任何考试的形式进行评分,全部成绩只凭一篇期末论文,成败在此一举。
没有平时成绩,没有课堂表现,没有与老师关系的亲疏远近,就是把学号写在论文页眉处,然后提交电子系统,老师会依次给学生的论文打分。
事实上,每位学生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平时的阅读量,阅读深度以及思考广度,都可以在字里行间给予充分的体现,尽管老师甚至不能叫出每位同学的名字,但是从最终的分数来看,成绩和自己对不同科目的理解程度显然成正比,原来各自水平的高低在老师的眼中立见分晓。
我十分感激自己日常阅读的坚持,其实平时的阅读更像是一种积累,是积累给自己的,而没有任何要做给老师看的意思,老师也不会留心每个学生的表现,但当这一切集中体现于期末论文撰写的时候,便足以检验这一学期我的思考,我的收获,和应得的成绩。
这学期,四门课程,意味着我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写出三篇4000字,一篇2000字的论文。看着日历上的截止日期,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有硬着头皮打开本学期要看的所有书籍目录,从目录开始一点点缕起,平时学的知识过于琐碎,而现在是把所有知识点缕出一条线索的时候了,然后也好提取自己的兴趣点,把理解最深刻的一些内容和有独立见解的部分进行归纳,寻找讨论的切入点和可以连贯起来的逻辑顺序,最终整合出自己论文的结构。
我给自己制定的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因为用英文来阅读,一来速度慢,二来颇有一种越读越乱,各种知识错综复杂的感觉。经过两天的阅读之后,真的还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从何下笔。
于是我当机立断,改变了方针,决定想好一点、写一点,有一点思路、写一点。这果然奏效多了,起码可以零散的抓住一些碎片,不管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好,但起码离2000字的字数目标渐行渐近。其实当15000字的毕业论文完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做到一天写1000字的速度,但是每一份长足的进步,都需要感激最终启程时的勇气和一路走来所经受的磨砺。
当时的我,一坐到电脑前就会浑身瘙痒,憋论文就像便秘一样……没有灵感,便怎么样也写不出。身边的小伙伴儿们也是极其有同感,那种坐如针毡的日子,每一个单词凑上去都觉得无比兴奋。而且,我很怕会造成抄袭,因为在国外,哪怕你借鉴了别人的思想,都要以改写的形式重现于自己的论文中,并明确标出这条思想的出处。
这样的要求,一,必须标明出处,二,必须改写,就难倒了不少留学生。我好多时候都觉得作者这个词用得真好,但凡我删减一字都不如人家原文论述的精确,但又非改写不可,我就只能败下阵来,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个同义词更换的很差劲……有时候更糟糕的是,看了太多的书,早已忘记自己的某一条思想是受哪位大师的启发,或者是借鉴了哪位先哲的思想,大脑一片空白,就更加担心自己是无意间的被算作是抄袭行为。
话说国外的turn it in查抄袭系统还是蛮厉害的,可以防止对各种发表论文以及网络抄袭,那一片片红色的雷同文字,当你提交了自己的作业后,会立刻在你的文档中显现出来,“大河江山一片红”的时候(红色就是代表雷同之处),我们的小心脏,简直了!于是我就在一次次的自我怀疑和担忧中,一个字、一个字的憋呀。
“憋”这个字用的真好!再形象不过了,晃了一天,发现自己的论文从1000字增长到了1100字,这是起初常见的事实。
不过,最后的最后,我们一定是在deadline前能完工的!因为我们都珍惜这里的学习机会,年轻的时候就是要接受各种新的挑战,无论如何也要拿个学位证回去。所以,懒惰是暂时的,水平是可以被激发的哦,我在一个个夜晚的奋战后,终于提交了自己的处女作,希望,大家都有个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