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莎士比亚经典语录无意中勾画出了我们留学轨迹

2016-12-28 来源:转载

小时候,很喜欢摘抄名人名言,写满了很多本子,但真正理解的不多。

生活的阅历才会赋予箴言以生命。

莎翁去世的四百年间,他对世人的告诫和警示,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应验,也无意中勾画出了我们留学的轨迹。

留学的决心

“决心不过是记忆的奴隶,它会根据你的记忆随意更改。”(引自《哈姆雷特》)

在我们的生活中,决心就好比英国的天气,说变就变。

信誓旦旦的决心,意味着在“做”与“不做”之间选择,答案本来只有一个。

但事实上,我们总是在两者之间逡巡,“做”为始,“不做”为终,结果是什么也“没做”。

给自己看的“决心”,是自我激励,提醒自己为留学而努力;说给别人听的“决心”,则是用舆论“造势”,凭借外力对自我施压。

说出去的话总会被抓住把柄,被别人念叨“怎么还没出国呢”。

这种“双轨制”激励结构的根本目的,是强化、提升、维持自我能动性,以保证在内生性原动力失灵的前提下,由外部力量做出矫正。

留学的过程

“世间的很多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引自《威尼斯商人》)

我们追求的,往往都是当前得不到的。

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自己不具备的素质:英语的运用能力、沟通的方式技巧、跨文化的包容气质、学术的辩证思维、国际竞争中个人的自信与意志。

说来也怪,真正到了国外才发现,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我们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还是因为这个陌生的环境中蕴含的学术自由、人文关怀和竞争压力。

这种追求使我们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接受现在,也就是接受现实,接受自己“得不到”的现实。随即,曾经因为畏惧和恐慌所造成的压力,在瞬间释放了。

那一刻,我们“清零”了。我们的心智和头脑中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留给“所得”去填充。

在留学前,很多同学会问“万一听不懂课怎么办”、“万一挂科怎么办”、“万一没有学位怎么办”……

而集中精力于“当下”,我们才觉得这些假设都不是现实。

我们终于活在“现在”,而不是追悔过去,也不是惧怕未来。

留学的结果

“无数人的失败,都是失败于做事情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停下来。”

我的一位台湾同学兼好友,在英国拿到硕士学位时,不无感慨地告诉我,他以学历史的学术背景,去探究经济学、财务管理,几乎是在读天书,他好几次想退学,最后还是在系主任的鼓励下坚持了下来。

他通过论文的那一天,激动得泪流满面。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引自《麦克白》)

留学就是一个励志的过程,就是一个升华的结果,只要我们坚持,我们获得的将远远超过学位本身。

留学的延伸

“为王者无安宁。”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crown. (引自《亨利四世》)

留学不一定让我们变得“成功”,这段经历可能仅仅是一段白驹过隙的记忆。

更“糟糕”的是,这段记忆可能仅仅强化了一个基本事实:

在职场、事业、生活的跋涉中,如果我们想充当强者,便可能永无宁日!

换句话说,当我们为留学后自己的处境愤愤不平时,当我们为他人的成功妒火中烧时,只需要明确,自己是否能承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和诅咒。

如果能,请继续前进;如果不能,请回到自己的世界中,因为外面的世界不属于自己,至少现在不属于。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