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妈的英伦“历险记” 留学生分享另类留学体验

2016-02-27 作者:赵慧颖 来源:转载

我在英国留学期间,老妈曾来英国看我,并在这里住了几个月。我当时学业比较忙,只有周末才有时间带她出去转转。所以,很多时候年近花甲的老妈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独立适应新环境。让我意外的是,没过多久,老妈就从一个出门见了英语就迷糊的“英语盲”, 变成了玩转伦敦复杂公交的“公交达人”;从一个认不清英国硬币的“货币盲”,变成了善于“淘”物美价廉食品的“购物达人”。几个月下来,老妈不仅独自游遍了伦敦的著名景点,还在这里见识了不少新鲜事和新鲜人,她这段独闯英伦的经历真可谓有惊无险,妙趣横生。

从“英语盲”到“公交达人”

老妈初到伦敦,自然少不了要出去购购物,游览一下伦敦的大好风光。如此一来,如何乘坐交通工具就成了一个问题。我发现伦敦人对公交车不太“感冒”,因为伦敦有一两百条公交车线路,找到适合的公交站点并非易事,而且地面交通经常拥堵,很难把握途中的时间。于是,快捷便利的地铁便成了伦敦人的最爱。伦敦地铁一共才十几条线路,换乘路线清晰、明了,而且行进速度也快。但对于不太懂英语的老妈来说,两种交通工具的优劣就是另外一种状况了:坐公交还可以看到外面的建筑物,大概能知道东南西北,一旦做过站还可以沿着相反的方向往回坐;但若坐地铁,就几乎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一旦遇上突发状况(比如某站由于特殊情况不停或某些地铁线路要维修等),老妈听不懂地铁广播里的英语,也无法找人问清楚,就很难应对。出于上述原因,乘坐公交车就成了老妈游伦敦的不二之选。

刚开始乘公交车时,老妈不怎么会说英语,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总能急中生智,用她仅会说的几个英语单词为自己解围。有一次,她想在公交车上买往返票,但她不会说“return ticket”,于是她就和司机指指车前进的方向,然后指指返回的方向,说了一句:“i, come, go!”司机连忙点头,给了她一张往返票。估计那位司机还没听过这么有创意的英语句子。

后来,老妈公交车坐多了,慢慢也大胆起来。她知道不管坐到哪里,如果发现坐错了车,只要到马路对面按原路再坐回去就好,怎么样也不会迷路。所以,她有时干脆随便坐一辆公交车,沿途四处看看,坐到终点再回来。就是这样“盲目”的公交之旅竟也带来不少收获,老妈就是靠这种方式发现并游览了摄政公园(regent’s park)、海德公园(hyde park)等著名景点。没过多久,老妈就对伦敦一些公交车线路烂熟于心了。

后来,我给老妈买了公交车月票,这样她就可以无限次地乘坐公交车,也不用再担心因换乘或坐错车而产生额外费用了。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之际,伦敦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很多公交车都改了线路。这时候,如果老妈在公交车站点找不到熟悉的线路,她就索性随便坐上一辆,坐在车门口的位置,通常不出几站就能在站点上看到她熟悉的公交车,这时她就赶紧按铃下车。老妈曾有过一天换乘13次公交车的纪录,“闯荡”的勇气和精神让我很是佩服。

从“货币盲”到“购物达人”

老妈刚来英国的时候,着实被英国大小不一的硬币弄得头晕目眩,花了很长时间才记清不同硬币的面值。刚开始去超市购物时,老妈总挑大面值的硬币付款,人家找多少算多少,老妈也弄不清找的是否对。后来,老妈终于能搞清不同货币的面值了,出门购物的兴趣也愈来愈浓。

老妈买东西喜欢货比三家,经过对比,她发现英国的蔬菜和水果都比国内的贵,唯独牛奶要比国内便宜,于是就常常买牛奶。伦敦人最常买的牛奶六品脱(3.41升)装的售价1.74镑,相当于国内不到三块钱一斤,奶香浓郁,也没有添加剂,很受老妈的青睐。老妈也找到了买水果的窍门。她觉得我常去的那几家超市(sainsbury’s、Tesco、Asda等)水果卖得都比较贵,经过不懈的探索,她终于找到了买水果的好地方:在我们住处附近的一条街道上有许多印度人开的店,店门口都摆放着一盆盆水果,每盆售价一磅,比超市便宜不少。但那里的水果有时不太新鲜,老妈发现这些店不是每天都进新货,而且每家店进货时间也不一样,所以她选水果时就要货比三家,选择新进的新鲜水果。不过,在人家摊位前看来选去最后又不买,终究是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老妈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每次沿着这条街慢慢地走过去,左右瞄上一眼,就对有新鲜水果的店家心中有数了,然后再折返回来直奔心仪的店家去。老妈买的水果总比我在超市买的又好又便宜。

虽说水果不比国内的便宜,但老妈发现英国的肉类和面粉质优价廉,比国内的还要实惠些。英国人的平均工资约为税后1700磅,老妈总是感慨,如果拿着英国的基本工资,自己在家做饭吃,那生活还是非常宽裕的。

见识新方式,接受新观念

老妈来英国后,总喜欢操心我在这里的生活,尤其不放心我将来要在这里生宝宝,因为她发现英国的女性生育后都不坐月子,对此很是忧心。国内女性生育后都在家闭门休养,一个月内不能洗澡,不能出门,也不能着凉。但在英国就不同了。和我们一起租房的一位姐姐生育时自己去的医院,过了几个小时后便自己抱着新生婴儿回来了。姐姐只在家休养了几天,便开始推着婴儿出去溜达。半个月后,姐姐又带着宝宝去公园参加party,和宝宝坐在草地上玩耍,也不怕着凉。老妈对姐姐的做法很是诧异,觉得她的做法对身体有害无益。

其实,中西方的传统、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各不相同,因而女性生育后的调养方式也各具特色、各有道理。就拿饮食习惯来说吧,欧美的饮食习惯决定了她们的蛋白质和钙质来源充足,因此女性在怀孕期间以及生育后的身体抵抗力与正常女性并无多大区别,所以坐月子于她们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另外,欧美人并没有喝热水的习惯,女性生育后也是照样喝凉水,不担心会着凉。了解了中西方的诸多差异后,老妈对坐月子之事也见怪不怪了。但老妈总说我毕竟是东方人的体质,所以将来还是要多沿袭东方的传统。

发现新鲜事,认识新鲜人

在英国待久了,我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敏感性,或者说熟视无睹了。而老妈初来异国,以一种观察者的心态审视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她的不少见识让我对这个国家也有了新认识。老妈有一次在住宅区里散步,看到工人在给花园的栏杆涂黑色油漆。他们涂得极其认真、细致,像是对待艺术品一样小心翼翼。老妈很是欣赏他们这样“慢工出细活”的做事方式。经老妈提醒,我才重新意识到英国人做事的严谨态度。

来英国前,老妈对外国人的婚姻观不太认同,总觉得他们对待婚姻不够严肃,不够有责任心。但在伦敦居住了一段时间后,老妈认识了周边的不少邻居,看到很多夫妻恩爱生活的例子,她的看法也渐渐开始改变。最令老妈感动的是,在 “独闯”伦敦这段日子,她在街上遇到一些老年夫妻,他们通常都手拉着手,互相搀扶着行走,两人的目光里满是爱和安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爱情不是故事里才有的美好想象,而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老妈自此也更正了她之前对外国婚姻的一些偏见。

几个月后,老妈带着她的“战利品”——装了20 g照片的移动硬盘潇洒地回国了。很难想象,几乎不会说英语的老妈如何顺利地适应了英国的生活。如果说像我老妈这样年近花甲、语言不通的老人家都能“独闯”异国,那么年轻的你还惧怕什么呢?如果你正在孕育着一个留学梦,那就早日为梦想插上翅膀吧。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