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留学生谈:是否应该亲历“电视求职节目”?

2013-04-01

日前,英国BBC王牌职场真人秀节目《学徒》(The Apprentice)获胜者斯黛拉·英格利什状告节目主持人阿伦·索格尔(Lord Sugar)“忽悠”求职者的事件,把电视求职节目又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一事件让不少人开始反思和质疑当下收视节节攀升的职场真人秀节目。随着真人秀求职节目的日益火爆,中国此类节目的制作方也开始争夺海外市场,越来越多中国外求职者以及企业雇主也开始看重这个新兴的平台。

不久前的某中国求职节目上,“BOSS团”里更出现了英国本地高校和华文媒体的身影。关于电视求职节目到底是职场还是秀场,一起听听这些亲历学子的讲述。

李同学:参加节目让我失望

李同学,拉夫堡大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去年10月,职场类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英国专场的舞台上,李同学的“投诉哥”形象最终没有得到众企业嘉宾的青睐,惨遭灭灯。

半年后,李同学已经回国并且在政府觅得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位。

我们联系到现在在北京的李同学,很快调整好心态的他,分享了他在参加节目背后的故事和感受。

对于当时没有求职成功,李同学心里还是有小小的失望。

“可能我当时没有表现好,但是通过节目,也只能看到求职者的一面,甚至只是冰山一角,不能代表一个人综合的职业技能。

就比如节目中的VCR拍摄,也是与节目组沟通过,最能体现现场效果的,但是那也许并没有真实全面的体现求职者的素质。”他说。

李同学表示,参加求职节目是个不错的经验,不仅是一个上电视的机会,而且能够拓展人际关系。

但是他也建议,想要真正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同学,还是应该回归到传统的应聘工作方式,踏踏实实投简历准备面试。“节目上为了效果,有时候会有夸张某一方面,并不是全部的求职。”

在接到我们采访电话时,李同学正在为他的新工作办理入职手续,电话里的声音一如在节目中一样意气风发。他很希望通过这次的采访给海归同学们传递一种正能量。

他说:“作为留学生,我们不能质疑自己。无论别人叫我们‘海带’也好,‘海涮’也好,我们只要保证出国对得起自己就行,不能看扁自己。

国内的海归就业情况,并不是像节目中那样,很多单位还是优先考虑留学生的。”

李同学表示,还在读书的留学生不要受舆论压力左右而迷茫,要做好本阶段应该做的事,在语言和见识方面好好充电。

“可能起步阶段因为没有经验大家都一样,但三五年后的发展就能体现一个海归的优势。”

王同学:求职要确定目标、摆正心态

2012年12月27日,《职来职往》英国场的舞台上,来自莱斯特大学传媒公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王同学给观众和现场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山东姑娘开朗大方又不失幽默的表现,以及她参加伦敦奥运开幕式等丰富的留学经历,让很多人佩服又羡慕。最终,她成功获得英国某华文媒体的青睐,得到留在英国工作的机会。

然而,来到英国雇主单位实习3个月过后,王同学却选择收拾行囊,打道回京。

我们日前与王同学取得联系,问及原因,她解释说,自己在参加节目的时候还没有很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

“留在英国工作就需要签5年的工签,我很想念父母,想离他们近一点。而且,在国外待5年,我感觉会和国内的就业环境脱节。”

“虽然最后我还是决定回国,但是那3个月的实习经验对我很重要。”关于那次参加电视求职节目,王同学认为那是很好一次人生经验。

在那之后,她重新认真的考虑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在参与过程中交到很多朋友,能够和很多公司的老板面对面交流,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目前,王同学已经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新工作。谈到求职节目,王同学说:

“电视毕竟是电视,有追求节目效果的成分,不要被节目中看到的低薪资吓退,留学生入职的起薪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

我因为之前有在英国的各种经验,这份工作起薪是大概七、八千。虽然没有英国的高,但是国内消费水平也相对低一些。我觉得作为新人,还是不要把工资看的太重,先要了解自己能给公司什么。”

王同学认为,留学生有机会的话,还是可以尝试多参加这样能够锻炼的活动。

她说:“即使在英国找工作很难,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抓紧时间找实习机会。不要光留恋外面的美景美食,英国学制本来就短,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摆正心态。”

鞋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

做为一档求职节目,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在台上面试的求职者,更把舆论引向了阵容强大的“Boss团”。

英国的索格尔被斯黛拉状告未能如约提供一份正经工作,而是让她充当“高薪哈巴狗”;中国的“晕倒哥”在《非你莫属》被根本不懂法国学历的雇主文颐质疑后当场晕倒,无疑让人们重新揣摩节目制作方和雇主的真正意图。

遗憾的是,通过这个平台成功招聘到人才的英国某华人企业因业务繁忙,婉拒了采访。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这样的平台”,英国华人招聘网站“丝路”的市场部经理表示。

胡经理称,《职来职往》英国场筹备初期,导演组曾与“丝路”进行接洽,最终“丝路”因团队刚成立,最终没有参加节目。

胡经理认为,如果雇主以招聘为目的而参与节目,要记住镜头里的求职不代表整个求职市场,参加面试的选手也不代表所有的求职者。

节目为了突出现场效果和镜头感,在选择面试选手时伴有一定的娱乐成分。作为传统行业,比如金融、银行、会计等行业的企业,参与求职节目不一定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但是一些新兴行业,如媒体、公关、时尚等公司,需要创新型人才的企业可能更适合。

胡经理还强调,现在的新型招聘方式越来越多,不仅仅是电视求职节目,还有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也都成为一些企业的招聘新渠道。

“像我们的一个客户是时装品牌的,他们就强调要没有经验的新人,越有经验反而会局限创新,这样我们就会建议客户选择新型的招聘方式”。

胡经理说,“而对于传统的金融等行业,我们就会举办研讨会,请来行业有经验的人士,以雇主的角度面对面给求职者分析入职真正需要的职业技能。”

作为华人招聘网站负责人,胡经理表示,求职节目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对于职场新人或者还在读书的学生有教育用途,可以通过观看节目,规避自己未来在求职过程中的失误。

但是,节目中往往会把过多的焦点放在选手个人身上,没有展现雇主究竟是需要怎样的人才与职业技能。求职者还是要在这些传统求职方式所需要的“硬功夫”上多努力。

对于是否会回国参加电视求职,正在卡迪夫大学读会计专业的赵同学表示,虽然英国签证很难,但她还是会想办法留在英国。

国内的求职节目里提供的能留在英国的机会太少了,除非她想回去实习一段,要不然不考虑。

“虽然现在也有的英国雇主会参加节目,但都不是我的专业相关企业,而且一般雇主在节目里只说薪资情况,但签证不一定能解决。

我觉得通过传统方式申请英国企业实习机会积累经验,将来留下来的机会更大。”她说。

已经决定在学成后回国的留学生马同学则表示:“每次看到那些求职的留学生在电视里接受嘉宾雇主的层层考核,还要灵活应变,就觉得很有挑战性,而且有些嘉宾给的建议确实很有用。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去尝试参加,即使不为找到工作,体验一次证明自己有勇气接受考验也够了。”中英网英国留学

相关学校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