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随笔:奥运前的悲叹潮(图)
伦敦奥运进入倒计时,仍然面对一片悲叹。
一串葡萄,先捡最好的吃还是先捡最坏的吃?
你可能会说,前者是乐观,因为每吃一颗都是最好的;后者是悲观,因为每吃一颗都是最坏的。但是,对于前者,美好已经成了过去,而后者,希望仍在眼前。
悲观与乐观,很难说个清楚。
距离伦敦奥运会开幕就剩下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了,但是,英国人的奥运情绪,却仍然如同二三月的天气一样阴冷。
有人甚至说,英国人已经夺走了一枚奥运团体金牌:悲伤、叹息、发牢骚!
怨声载道
现在在伦敦,你看到的绝对不是北京当年进入奥运倒计时后那样的全民热情高涨、全城喜气冲天。举个例子,地铁是伦敦的动脉、窗口,但是,地铁站的售票大厅、电梯旁的海报橱窗,你能看到多少有关奥运的宣传广告?繁华的商业街上,又能找到几家奥运用品专卖店?
这还不说,伦敦奥运仍然面对着一大堆冷嘲热讽、怀疑担心、甚至彻头彻尾的悲剧预测。伦敦能够作好准备工作吗?英国会不会成为世界的笑柄?
罢工还是一张吓人的王牌;门票发售引来怨气冲天;预算可能超支如同轰不走的苍蝇;交通堵塞是永远的担心,恐怖袭击是最大的阴影;
最近,有关奥运的悲观报道,我能给你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奥运专用车道贵宾飞驰而过,载有急重症病人的救护车寸步难行;供血跟不上,需要做手术的病人冒着生命危险等待着;
炭疽、天花疫苗可能不够用,必须加紧备货,以防伦敦遭遇生化袭击;“外国人”涌入可能会带进外国病菌,伦敦面临潜在的公共卫生危机。(还记得前不久有报道说,英国奥运队建议运动员避免和人握手吗?
今年英格兰东南可能面临严重的干旱、供水不足;伦敦西区一些影剧院门票销售可能会受影响;伦敦人为躲奥运把房子出租、全家去度假;
有博彩公司邀请赌徒下注,圣火不能按时抵达开幕式?66-1;开幕式期间停电?25-1;交通堵塞、运动员赶不上发令枪?2-1;奥运村安全套供货不足?7-2!
你能叫上来伦敦奥运吉祥物的名字吗?
天性使然
对我们这些四年前目睹过“空前绝后”的北京奥运热的中国人来说,英国人的态度或许更难理解。
周末,美联社发了一篇专稿,说英国人天生爱发牢骚、阴沉、悲观,现在,奥运可是给那些爱给人添堵扫兴、煞风景、唱反调的人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
报道援引史塔福郡大学文化、媒体与运动系教授卡什莫尔(E Cashmore)说,“这是非常典型的英国心态”:英国人传统上总爱盯着自己能力的局限性。
负责场馆修建的“伦敦奥运交付管理局”主席阿密特(J Armitt)也有同感。他说,“(英国人)非常擅长看到消极悲观的一面,没完没了地辩论、争执。这是天性。”
但是,国际奥委会的加拿大籍委员邦德(D Pound)则认为,悲观情绪一部分也是由于媒体造成的。他说,“一家城市有四个日报”,正反方总会吵嘴。
发牢骚是解脱
前两年,兰卡斯特大学的一位教授研究证实,英国人就是喜欢发牢骚。4000受访者平均每人每天花费8分多钟的时间抒发怨气。
但是,英国作家罗杰·路易斯认为,发牢骚是消除烦躁、摆脱困扰的“减压阀”。他还说,英国人的牢骚为文学、艺术特别是喜剧、相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发牢骚是人们心中无政府倾向的揭示;发牢骚的出发点是人们对虚伪、假冒、缺乏常识、礼貌的反感;发牢骚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反叛。
归根结底,英国人爱发牢骚,不是耻辱,而是骄傲!
悲观也有好处
那么,凡事总是预料到最坏的后果,一定就是坏事吗?
著名英国作家、哲学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坚信,悲观也有好处。他认为,远大的志向、美好的梦想与现实的不相容肯定会给人带来失望。
在德波顿看来,悲观----总是做最坏的打算,并不一定引发痛苦,相反,希望----对事业、爱情、后代、地球、领袖的希望----才是导致人们愤怒、痛苦的主要原因。
德波顿还说,悲观主义者比乐观主义者通常更能领会、体验快乐。因为从不指望结果一定有多好,因此,阴暗中偶尔露出一点曙光,就能让他们欣喜了。
继续等待吧
其实,每一个主办城市都经历过起伏、遭遇过困难:赢得主办权后的欣喜若狂;冷静后被迫面对现实;最后冲刺阶段的担忧;圣火重新点燃热情……
只不过,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三届举办夏季奥运会的都市,伦敦经历的“担忧”阶段好像更加漫长、明显。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巴赫(T Bach)说,他什么都见识过,巴塞罗那人担心场馆不能竣工;洛杉矶人担心成为犯罪率上升的受害者……他坚信,伦敦奥运最后也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功。
但是现在,悲观的英国人还是继续皱着眉头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