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参考《大留学潮》 三千年未有的留学潮
“三千年未有的变局”里,掀起三千年未有的留学潮。
这是一次主动追求的西潮,寄托着一个古老民族对前途的热望。
日本为求迅速维新,也曾经留学以求西法,中国的留学却一波三折,延续半个世纪,数以十万青年学生离乡别井远渡重洋。
中国成为世界上输出学生的第一大国,一年里去留学的人数,就比本书所写的半个世纪多两三倍。
那20世纪上半期的大留学潮,对我们还有参考价值吗?
留学成为大潮,始于中国败于日本后,以官派留学为国策,延续到1950年代初政治狂澜逐渐平伏,留学生或回国或留居为止。
其中20世纪头30年,真可谓“高潮迭起”,留日、留美、留法、留苏,峰回路转。
当年一部留学史,有半部是清末民国政治史,还有半部,是平民求救国、求前途的艰难打拼,里面有热情,也有功利。
出去的人固然艰辛备尝,留下来的,原来也同生共死。
比起日本,近代中国的留学花费大、时间长。
对这个留学大时代,有人抨击,亦有人讴歌不已,而大部分人并没有真切的认识。
一讲到近代留学,大家就聚焦在更早的幼童留美计划,许多文化人为这计划中辍而扼腕。
然而,比起那120个幼童的经历,这大留学潮涉及的人数超过千百倍,有更多可歌可泣的人生起落。
可是,正因为规模大、枝节多,所以现在写它的人少。
纵有,也是写个别故事或片段时间的多,描写全线的少;做学术研究的多,供阅读的几乎没有。
回想当年,这留学潮是炙手可热的题目,留学生自己就写了两本畅销小说,分别写留日和留欧。
一本是揭黑幕式的通俗作品《留东外史》,一本是才子文学家的手笔《围城》,都不忘调侃留学生的窝囊,甚至堕落。
《大留学潮》是承接1997年出版、描述西风东渐下儿童成长环境变迁的《另一种童年的告别》。
我把它们视如相续,是中国在文化转折的关键时刻,留下的3个深刻足印──成长环境的丕变、追求新知的留学以及关乎民族存亡的抗日战争。
我想透过身在其中者的描述,以勾勒一个古老民族,面对巨变的连番挣扎和人心的震颤骚动。
这三部曲中,抗日准备过材料,未及动笔。
由于激起中国大变的元素,不能无视外因,因此有一阵,我移心外国,想比较亚洲不同的古老文化,对欧风席卷有什么反应。
以孙中山、甘地、凯末尔、福泽谕吉等政治家、思想家的自述,作一点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