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们纷纷扎堆金融业 不同企业对海归态度迥异
2013年,海归总数为35.35万人,较2012年增长29.53%。同年,留学人数突破40万,但只增长了3.58%,相比前几年20%左右的增长,增速明显放缓。
“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国际人才蓝皮书预测。
海归大潮之下,海归究竟该如何选择行业?企业对海归又是怎样的态度?
现象
理工科的“海归”,也爱挤金融的门
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至2013年底,留学总数达305.86万,海归总数达144.48万。这意味着,有72.83%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
海外留学人员,因何而归呢?
“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蓝皮书统计分析。这一原因,恰是80后与90后特点的显现。无工作经验的“小海归”,成为海归潮主力。
海归凶猛,他们,都去哪儿了?
据蓝皮书统计,海归爱扎堆金融及相关服务业,这一领域招走了48.5%的海归。其他海归的去向,非常分散:有去教育科研领域(9.1%),有去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8.7%),有去文化创意产业(7.4%)、生物工程或医药(7.4%),还有去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7%)、政府和公共事业(6.9%)。
海归们偏爱金融,为什么?
从“出口”看,商科一直是留学首选。60%以上的学生选择商科。商科包括金融、会计、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细分专业。
回国,自然成了不二的选择。更何况,不少海归的家庭本就有金融背景。不少金融企业高层的孩子,想出去念商科。
“钱多”、“地位高”,一直被视作金融业的黄金标签。自然趋之者若鹜。即便非金融专业出身的海归,都想法设法地“入城”。
但涉足金融后,很多人却遭遇了金融的现实。“想安心做行业分析,可公司要求与绩效挂钩,转市场化。在金融领域,谁产生效益谁就是王道。”
小“海归”不具竞争力
起薪只有3000元
这些行业,还挺高精尖。可事实,细看具体岗位,不少海归们做的还挺基础。据蓝皮书统计,33.5%的海归从事“销售和市场类岗位”。
另外,据《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58%的受访者是普通员工。
再看薪酬,同样普通。
据蓝皮书统计,多达77.5%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比理想薪资低”,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
海归拿到手的薪酬究竟有多少?据《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的起薪约3000元,超4成人的月薪不足5000元。
“其实,没有工作经验的小海归,并不比同等学力的国内毕业生更具竞争力。”
分析
银行HR:不会特别对待“海归”
可是,国内金融业的实际需求状态,又是如何?企业,又是否会偏爱海归?我们可听听一位全国知名银行杭州分行HR的分享,她有十余年的金融HR工作经验。
近年,海归求职者越来越多,他们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对于他们,我们并不会特别对待。
录用的关键,还是要看求职者本人的学历、专业与能力等各方面,是否与岗位相匹配。而且,国内的金融业有其特殊性,不少业务与国外差别挺大。
不过,海归的确有其自身的优势:交际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情商方面,都更突出。金融业,就是要走出去、对外交流的。
一般来说,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还是得从市场销售类基础岗位做起。只有先熟悉各种业务,才能胜任之后的管理岗位。但在招聘中,不少海归们将自我定位在管理岗位。
管理研发类的岗位,也招海归。可门槛会高许多。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学习成绩、学校(包括本科)排名以及取得的荣誉,都要看。不过,在用人中,我们也发现,没有基础岗位打过底就从事管理岗位的人,之后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局限。
现在,金融业整体形势还是挺严峻的。而且,不少银行的人才储备,已差不多。核心人员,一定是从内部培养提拔的。另外,一些处在发展扩张的银行,还会有需求。
民企,抢“海归”凶猛
民营企业,已成为吸纳海归的主力。蓝皮书显示,22.8%的海归选择民企,这个比例仅次于外企。
“早年,国企排第二位。这几年,民企对海归的需求在逐年上升。”不少民企直接打“飞的”招留学人才。
他发现,具有这样势头的民企主要集中在汽车和快速消费品行业。汽车行业,如吉利,招聘岗位主要是汽车自动化方面,知名快消企业的招聘岗位主要是销售、市场、财会和研发等。
民企,为何开始青睐海归?他们,又喜爱怎样的海归?
我们有特定的岗位向海归开放,相对来说是高端岗位。比如,总监助理,需要数据分析、追踪战略会议等。至于其他岗位,并不需要海归,从匹配度上来说,是种浪费。
高端岗位需要高端海归人才,从匹配度来说,我们主要选MBA专业的海归。其实,这也是其他不少民企以及外企的选择方向。
一般来说,MBA的海归都会进入高端岗位。有进入咨询公司,或是进入供应链与采购公司的运营分析、财务分析和投资部门等。
从用人效果来看,MBA海归的确具有独特优势。首先,他们的口语非常流利。我之前面试过一个英语专八加高级口译的国内毕业生,但口语只是一般。其次,他们的项目经验、知识机构、情绪管理、视野和谈吐,均具优势。
以前,民企并不怎么敢碰海归。感觉他们眼高手低,形成一种固有的价值观颇具个性,用起来并不顺手。不过,现在与海归接触下来,发现他们逐渐理性,并没有以前那么高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