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大海归:收获不能用“收入”来衡量
安达是北京语言大学2009级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大二时,她申请了学校与曼大合作的2+2学位项目,选择的专业是电影研究,其中既有影视人类学、视觉语言学等理论性课程,也有动手拍摄、剪辑的实践课程。“我知道选这个专业很难马上‘学以致用’,但我更愿意忠于自己的爱好。”
由于是从零开始,面对理论课程巨大的英文阅读量和端都端不稳的摄影机,“学起来相当困难,常熬夜写完论文,以至早上路都走不稳地去上课。”安达说。
“读那些晦涩的电影书籍,真的很容易陷入绝望。想想自己累成这样,将来还很难靠这个找工作,就没心思再看书了。”刚到英国时,安达常常在社交网络上发布这样的状态;在跟国内朋友联系时,提到最多的也是担心自己的未来。
“不过后来我想通了,既然是自己的选择,怎样都要坚持下去,”安达说,在英国的两年中,她充分利用了戏剧学院强大的图书馆,在那裡看完了伍迪·艾伦所有的作品,啃了不少有关纪录片拍摄的大部头书籍,“如果不是学这个专业,我怎么有机会沉浸到艺术世界裡感受这么多经典大作呢?将来的事情将来再去想,隻要把当下过得充实就无愧我的人生。”
收获不能用“收入”来衡量
本科毕业回国,难以进入高收入的行业,甚至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很难找到,对比在英国花费的几十万元,这样的结果值得吗?
“我的整体感受还是值得。”安达说,“虽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本身语言的提高也很有限,但这样的经歷在学生时代是很宝贵的一段,不能单单拿金钱去衡量。两年几十万的花费在短期内甚至长期都没有通常概念上的‘现实’回报,但这段经歷对于个人成长是很大的锻炼。”
留学期间,安达曾到比利时、荷兰等地旅游,“在国外旅游和在国内感觉很不一样,一个人在外面两叁天就会感到无比孤单。但我想这种心情应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总要体会和克服的。”
安达的旅游费用,大多来自她的打工所得。“我在一家中餐馆打工。有时候面对洗不完的盘子,再想起自己写不完的论文,常常想要辞职专心学习。”安达笑笑说,“不过在那边生活过就知道,留学生真的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么轻松欢乐。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出国已经花了家裡不少钱,都在争着独立,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如果没有出国,我也许还在按月领着生活费,毫无压力地满北京城瞎逛游呢。”
人生是体验不是准备
对安达毕业回国做志愿者的决定,“父母担心隻有本科学位回来不好找工作,想让我继续读下去。但我不喜欢艺术管理,不想只为了一个功利的目的去读书。”安达说,“也许是在曼大学了两年电影的原因,现在对未来多了很多浪漫的想法,觉得我可以赋予它各种可能性,而不是隻有‘大学+硕士+稳定的工作’这一种模式。”
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应用性不强,同时考虑到自己缺少社会经验,毕业后的安达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报名参加了“中国教育行动”,决定先去云南当1年乡村教师 。
“家里的一些亲戚和几个朋友都说我做决定从不考虑将来。”安达笑着说,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批评,“他们认为我需要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未来做准备。我承认,以后毕竟要养活自己,这些现实因素不能不考虑。但无论如何,人生是一场体验,不是一场准备,要活在当下而不是以后,这个基本定位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