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探秘伊顿公学寄宿教育

2011-01-01 作者:佚名 来源:文汇报

在欧美诸国,寄宿教育是教育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家庭世世代代都进入同一间学校接受寄宿教育。在英国,目前有700多家学校为超过10万名学生提供寄宿教育。一些寄宿制学校,如伊顿公学已经有近600年历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家、艺术家和经济界精英。

国外的现代寄宿教育是什么样的?近日我们采访了船王包玉刚外孙苏文骏先生。苏文骏8岁赴英国接受寄宿教育,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牛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深造,曾是全英5个优秀学生之一,他的照片至今悬挂在伊顿公学校长办公室里。目前他也投身教育,在上海与家人创办包玉刚实验学校,主要负责中学部(寄宿制)的发展。

学业发展更积极主动

从自己切身经验出发,苏文骏认为伊顿的寄宿教育给学生提供了全人发展的机会。全人教育意在学业进步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能力和态度。“学业是基础,但如果要在事业和人生中间最终取得成功,还要靠能力和态度。”苏文骏说。

伊顿的寄宿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光是生活可以独立自理,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上可以更主动、更积极。“寄宿学校里,当没有家人可以随时为你负责的时候,你自然会开始自己为自己负责。”苏文骏本人就是在学校指导下一手策划了自己的“牛津入学”,“当入学通知书寄到家里的时候,我母亲才知道我要去牛津大学读书了!”

伊顿公学的划艇队是全英最强的,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加入英国国家队参加比赛。苏文骏在伊顿就学期间就是游泳队队长,还曾经代表香港水球队参加世界比赛。他说,“运动不光是强身健体,它还能让你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与团队合作,如何自我激励。”

更强烈的团队归属感

十多岁的年纪,每天生活在一起,做共同感兴趣的事情,琢磨共同热衷的话题。苏文骏提起他在伊顿结交的朋友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愉悦,“那种友谊,可以陪伴一生”。

在青春期寻找到接受自己的同伴和团体,并融合其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苏文骏回忆说,每天晚上熄灯之前,他们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他往往跟朋友一起玩字谜和棋类游戏,不同宿舍之间还进行比赛。通过游戏,学生间培养起很强的团体感、群落意识。那些即使刚入校时显得害羞内向的孩子也逐渐变得善于交往了。

在伊顿,管理老师携家眷和学生住在同一栋小楼里,学生可以随时上门寻求帮助。而当学生间发生争执时,教师一般只提供基本的策略,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解决。

没有学生可以整天呆在教室里

“学习的时候学习,玩的时候玩”是伊顿寄宿教育的另一个特色。在伊顿,学生的学习很有规律,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课后老师会指导学生温习,很多作业基本上都在课堂上老师的监管下完成。因此,当学生离开课堂回到宿舍的时候,功课压力已经很小了,他们可以放心去“玩”。当然这些“玩”也是有限制的,往往是由各种课外活动或运动组成,一天里真正的自由活动时间不过一两个小时,但因为心里没有“作业没做完怎么办”的焦虑,学生做什么都很开心很放松。

从谷歌地球上可以看到,伊顿公学以及其他著名寄宿学校都位于闹市之外,拥有广大的绿色空间和多种多样的室外运动场所。在伊顿,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课外活动,它们把公益活动、体育运动和军训规定为必修课,每个学生都必须选择一项。即使是那些太爱学习的女生也走出教室去跑步或参与社区活动,没有学生可以整天呆在教室里做书呆子。

周末的时候,学校一般只会布置很少的家庭作业,着意为亲子活动和交流提供条件。这样,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是开心“玩”的时间,没有督促孩子做作业的压力和焦虑,亲子之间的摩擦减少,感情增进。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