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现象与剑桥科学园
自从中世纪起,处在农业地区的剑桥镇既是大学城,也是一个集市城镇。19世纪后半叶,大学和城镇逐渐发展。自19世纪40年代剑桥设立自然科学荣誉学位考试以来,剑桥一直强调科学研究,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更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优秀学者来到剑桥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许多卓越的科学家,如发现电子存在的汤姆生以及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的卢瑟福等人。到年卡文迪什实验室百年华诞之际,在实验室工作过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已超过25人次。在这100年里,剑桥大学一直保持了雄厚的科研实力,其物理、生化等部门的研究居世界前列,并有多名学者获诺贝尔奖。
然而,剑桥大学虽拥有一流的科研实力,其工业生产力却很有限。这是因为剑桥镇没有工业传统,镇内也没有居主宰地位的大公司。到19世纪末才出现了一些由当地有能力的人利用与剑桥大学的关系而经营成功的小企业。1878年,剑桥大学毕业生杜一史密斯与一个机匠开办了一家科学仪器公司。1880年,霍拉斯达尔文又与史密斯重新合伙,成立了剑桥科学仪器公司。这家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与大学相联而又历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是形成“剑桥现象”的第一家公司。此后,剑桥还成立了一些与大学有联系的公司,如生产实验室设备的派伊公司集团、航空研究公司、剑桥咨询有限公司等。这些都是当地土生土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小企业,而且充分利用了大学的科研成果。20世纪60年代,剑桥大学在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声誉日高,几家科基公司一一也应运而生。此时,高技术小公司已在剑桥周围大量衍生,这就是著名的“剑桥”现象。但是,由于剑桥市政府对工业的消极态度,高技术产业仍未能在剑桥发展起来。
直到60年代后期,大学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才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的例子认识到科学与高技术产业的密切关系。1969年的莫特报告是剑桥校方改变对待工业态度的转折点。圣三一学院于1970年在离市中心三英里的城市西北角建立剑桥科学园。科学园占地24英亩,剑桥地区的高技术公司中约有10%到15%在科学园内,许多外国大公司都在科学园内开设了分公司。剑桥地区的小公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家公司顺利地经营一段时间后,创办人就又各自散伙去办别的更能赚钱的新公司了。因此,到1987年,85%是第二代以后的派生公司(spin-offs)。如今,众多高技术小公司广泛地分布在各个领域,剑桥科学园已成为欧洲办得最成功的高技术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