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际司司长报告综述:我国需培养五类人才
谈中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教育部国际司岑建君司长报告综述
在2015年7月18-20日举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一带一路”与教育国际化论坛上,教育部国际司岑建君司长做了题为《谈中国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报告。
在报告开始,岑司长指出,目前教育部国际司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教育专项规划”和“关于做好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三个文件。
三个文件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强调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要重视从“增量”转为“增值”。接下来,他着重谈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国急需培养五类人才,具体为“拔尖创新人才”、“非通用语人才”、“国际组织人才”、“优秀来华留学生”、“国别问题研究人才”。
他特别指出,目前我国仅能培养60多种非通用语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需要加大力度培养。
另外,国际组织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我国在教科文组织工作的仅有10多位。
国际组织人才一般录用的年龄要求在30岁,还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而我们一般博士毕业就27岁多了,所以他认为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就优秀来华留学生,他指出要精心培养发展中国家领袖。美国大学培养了很多国家领袖,我们的大学还与美国大学差距很大。
必要时也应该学习美国做法,给予留学本国的外国领导人子女给予特别照顾,这对于提升我国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第二,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他认为,引进来主要需要解决合作办学的问题,这就需要调整结构。
同时,他还指出三个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通过合作办学把外国的资源留下来?
2、中外合作办学都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吗?
3、如何发展一批独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对于走出去办学,他认为观念是关键性问题,要防止走出去“一哄而上”,应该是我们的强项专业走出去,特别是职业教育,高等学校应该将特色专业走出去。
另外,教育走出去要为企业走出去做好服务。
第三,做好人文交流。
他认为,人文交流解决了年青人的相互了解问题。
他举例说,2013年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10-29岁的美国人将我国视为“盟友”、“朋友”的比例高达72%,充分展现了中美人文交流的积极成果。
第四,处理好教育对外开放与保障国家安全的关系。
注:本文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