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诺贝尔医学奖揭晓 剑桥大学教授获奖

2012-10-10 来源:sina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为“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变为多能性”。

John B. Gurdon,1933年出生于英国的Dippenhall。1960年他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他于1972年加入剑桥大学,成为细胞生物学教授。目前他供职于剑桥Gurdon研究所。

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87年他从神户大学获得MD。在转向基础研究之前,他曾受训为整形外科医生。1993年他从大阪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曾供职于美国旧金山Gladstone研究所和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目前他于日本京都大学担任教授。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两位发现“成熟、特化的细胞能够被重编程为可发育成身体组织的非成熟细胞”的科学家。他们的发现革新了我们对细胞和有机生命体发育的理解。

1962年,约翰-戈登发现细胞的特化(specialisation)是可逆转的。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的蝌蚪。该成熟细胞的DNA仍含有发育成青蛙所需的全部信息。

40多年后,山中伸弥在2006年发现了小鼠的完整成熟细胞是如何能够被重编程为非成熟干细胞。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导入仅仅少量的基因,就可以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即可发育成为身体各种组织的非成熟细胞。

这两项突破性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发育和细胞特化的看法。现在,我们知道成熟细胞并不需要永远局限在它的特化功能里。历史被改写,新的研究领域产生。通过重编程人体细胞,疾病研究的新机遇获得实现,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获得发展。

生命——一次不断特化的旅程

我们所有人都是由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在受精后的第一天里,这些组成胚胎的非成熟细胞,每一个都具有发育成成熟生命体中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这一类细胞被称为多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这些细胞发育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以及其他各类细胞——每一种细胞都肩负起成熟身体内的一项特定使命。之前,这趟从非成熟细胞到特化细胞的旅程被认为是单一方向的。人们曾以为,细胞在成熟过程中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生着改变,不可能回到非成熟、多能的阶段。

青蛙的逆发育

特化细胞功能的不可逆转一度被当成是教条,约翰-戈登向它发出挑战。他曾假设,细胞的基因组或许仍然含有其发育成生命体各种类型的细胞的所需要的全部信息。1962年,为了验证他的这种假设,他用蝌蚪肠道的成熟特化细胞的细胞核替换掉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该卵细胞发育成一只功能完全的克隆蝌蚪并最终长成如同实验培养出的成体青蛙。成熟细胞的细胞核并未丢失功能完全的生命体发育所需的能力。

戈登这次里程碑式的发现一开始是受到质疑的,但经过其他科学家的确认,人们接受了他的发现。这项发现引起研究热潮,相关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最终发展到哺乳动物的克隆。戈登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特化细胞的细胞核是可以被逆转到非成熟、多能化的状态。但是他的实验是将一些细胞的细胞核抽出,然后引入另外一些细胞的细胞核。有没有可能让一个完整的细胞回退到多能干细胞呢?

往返旅程——成熟细胞返回干细胞状态

在戈登的发现40余年后,山中伸弥在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有关胚胎干细胞,分离自胚胎并在实验室中培养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最初是由Martin Evans(2007年诺奖得主)从小鼠身上分离得到。山中伸弥试图发现保持它们未成熟的基因。当几个这样的基因被鉴别出来后,他进行了测试,以确定它们是否能够重编程成熟细胞变成多能干细胞。

山中伸弥与合作者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向成熟细胞中引入了这些基因,这些成熟细胞来自于结缔组织和纤维原细胞。他们在显微镜下检测了结果,最终发现其中的一个组合起作用,而其“处方”是惊人的简单。通过同时引入四个基因,他们可以重编程纤维原细胞变成未成熟干细胞!

由此得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能够发育成多种成熟细胞,例如纤维原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肠细胞等。完整、成熟的细胞可被重编程成多能干细胞这一发现在2006年一经发表,立即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从惊人发现到医学应用

戈登和山中伸弥的发现显示,在某种情况下,特化的细胞能够回拨发育的时钟。虽然它们的基因组在发育中经受了修改,但这些修改并不是不可逆的。我们就此获得了对于细胞和有机体发育的一种新观点。

近年的研究显示,iPS细胞能够生成机体所有不同种类的细胞。这些发现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新工具,使得他们在医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iPS细胞也能从人体细胞中获得。

例如,可从罹患各种疾病的病人身上获得皮肤细胞,进行重编程,并在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定它们与健康人体细胞的不同。这些细胞对于理解疾病机制提供了无价的工具,从而为开发医学疗法提供了新机会。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据外电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近5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回顾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而获此殊荣。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分享。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历史上曾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等六名华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关学校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