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大型国际教育展将来袭 去哪儿留学先看政策
据悉,本周末起,各种大型国际教育综合展即将在各大城市上阵。
各国留学政策将集中发布,海外院校将云集一处,正是收获第一手留学资讯的好时候。
我们根据过往逛展经验提醒留学生家庭,信息越多,越要提前明确目标,做足功课,到现场才能防“迷失”,防“忽悠”。
去哪留学,先看政策 各国留学新政渐宽
2016年,各留学热门国为争抢优秀生源,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留学利好政策。
虽然2015年热门留学国在政策方面改革的步伐较大,但今年各国留学政策的基调,应该是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适当放宽。
比如,新西兰教育部和移民局正式启用了五年通路学生签证(Pathway Student Visa),申请新西兰学生签证将更加便捷。
而且,许多新西兰院校都将带薪实习作为吸引点之一,学生在新西兰读完文凭课程后,可以申请一年的新西兰工作签证;如果想继续读书,本科后还有再申请一年工作签证的机会。何楚刚认为,签证政策不断放宽将持续吸引有意赴新西兰留学的学生。
另一政策亮点在英国。英国开放两年多次往返旅游签证,吸引更多对英国有兴趣的人士,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到英国体验和感受,也为留学生家长赴英探亲提供便利。
英国学位课程学制短(本科三年,硕士一年),课程紧凑,文凭含金量高,国际认可度相对较高,且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持续走低,留学费用上的优势和学术质量的保证,都是中国赴英留学生增加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逛展?抓住机会见“真佛”,争取印象分
海外院校云集的国际教育展,是一次对比了解各国家、各院校的难得机会。
无论是刚开始有留学念头,不知从何准备起的“懵懂型”,还是已有目标但不甚清晰,需要专业意见的“备战型”,我们建议:货比三家,多在感兴趣的院校展位前坐下来聊聊,自己关心的问题,可以重复问不同的院校,多跑几处,往往能越聊越有方向。
基于成本和时间段的考虑,大部分海外院校的工作人员都不会动不动飞来中国招生。
与平时的讲座和顾问答疑不同,负责国际招生的老师,通常是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正编的工作人员,掌握的是第一手信息,往往会随展带来学校的官方宣传册、照片、视频,对学校了如指掌。
学生可以向他们尽可能咨询细致的问题,甚至询问与其他学校的异同,这是从留学中介处不容易得到的真实答案。
在重要的大型展会,最幸运的情况是,校方代表就是招生官,甚至就是校长本人“微服私访”。
尤其是海外中学展,面见咨询有时候就等于初次面试。
我们经常看到这些校长和招生官会详细记录面谈情况,包括姓名、成绩、兴趣爱好以及聊天后自己的感受,对孩子留下越深的印象,越能在将来申请时获得优势。
我们采访过的不少小留学生都曾表示,拿到offer后招生官才告诉他们,是最初在展会上的相见,给他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逛展要小心什么? 注意识别真假“李逵”
当然,展会一多,为了充数,有时也会有鱼龙混杂的情况。
我们根据以往逛展的观察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无论英语程度如何,都要提醒自己始终保持独立的判断。
比如,注意识别海外学校的中文名称,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名称里含有“牛津”、“剑桥”、“麻省”等字眼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国外有大量名称相近,实际上质量相差甚远,甚至只是有地缘关系的学校,小心被骗。
此外,注意识别咨询人士究竟是学校的官方代表,还是只是挂靠在学校的培训机构人员。
有时,该校招生代表并未到场,只有翻译坐在那里充数,或者有一人同时代表几所学校,只拼命推荐其中一所。
这种时候就需要警惕,可以要求看对方名片,追问其与心仪学校的关系。否则,获取到的信息未必真实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逛展咨询也别只“看脸”。
看上去是典型的西方人,未必就是校长或招生官,有时只是该校语言机构的培训老师;而亚裔面孔的校方代表,不一定不是学校官方人员,很多都是学校亚洲或中国办公室真正的招生官。
因此,没必要根据面孔判定,关键还在于对答是否流利有说服力,对学校的描述是否客观、全面、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