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办学 开启留洋新模式
我国第一所中美合作成立的国际化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正式宣布成立。学校计划于2013年秋季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0名,其中中国大陆(内地)学生151名,占51%,国际学生149名,占49%。学费初定为中国大陆(内地)学生每学年10万元人民币,国际学生的收费标准与美国纽约大学相当,并将提供丰厚的奖学金。
10万元人民币的学费,让上海纽约大学很快面临着“是否是富人大学”之类的质疑,这其实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都绕不过的坎。在此之前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也都有类似的境况,有人甚至还给“到合作办学的学校上学”贴上了“花留学的钱,在国内上课”的标签。然而,在中国留学生数量日益攀升的今天,我们对于合作办学不妨给与更多正面解读。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已经达到33.97万人,占当年全球留学人数的14%,为2000年出国留学人数的8倍,接近1978至2000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的总和34万。留学生的递增,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澳大利亚为例,在全球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2008年,留学产业带给澳洲的收益超过150亿澳元。而英国《卫报》的报道则赤裸裸地表示“吸引中国留学生,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不少中国学生每年花费高达2万多英镑(约合20多万元人民币),而一个英国本土的本科生每年只会给大学带来7000英镑的收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能够通过合作办学让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优质、多元、国际化的道路,留住中国生源,那么合作办学对中国经济都有着积极影响。
此外,从已有的报道来看,上海纽约大学的招生录取(不单看高考成绩)、小班化教学(70%以上的教室只能容纳16至20人),与当前大多数的中国高校很不一样,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虽然高考不是能令所有人满意的制度,但在没有成熟的方案之前,不能轻易更改,毕竟它为贫困学子进入高等院校开辟出了一条道路;这些年的高校扩招,让很多大学的诸多课程变成了集体大课堂,对于那些千辛万苦考上了大学的学子而言,学校对他们不再有严格的管理,也缺乏个性化的指导。上海纽约大学如果真能落实校长俞立中所言的“不追求学生的数量,尽可能做到少而精”,开辟好这块“试验田”,无疑是在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究一个可供参考的范本。
当然,目前国内合作办学的学校数量不多,其学位的含金量与海外名校母体也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使两者在各项教育指标上趋于一致,让中国学生真正能不出国门就得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教育,是合作办学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所在。而高额的学费,国际化的教育,注定会让上海纽约大学这类合作办学的高校备受关注。只有确保他们不会沦为国外大学争抢中国生源的一种手段,他们才是“胳膊肘往里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