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留学生在加拿大名牌傍身,父亲却在国内走投无路…
“女儿,为什么要骗走我的300万?”
最近微博上面出的这个事件,让留学生这个话题,再一次被提到风口浪尖上。
网友们立场不一样,有的人站在父亲一方,为父亲义愤填膺的;还有人质疑这个事件是一个营销的,对女儿方的态度持有保留的。
由此,再一次感受到了人们价值观的认知的差别,其冲击带来是巨大的反思。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这件事。
首先,父亲发微博是痛斥了女儿将自己为她存的300万积蓄自行转出,然后自己在加拿大挥霍无度,还把全家人拉黑。
这点来说,毫无疑问,是作为女儿的问题。
这不得不把这个女儿的行为和白眼狼套上了,那么我们就有疑问了,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行为能让一个女儿愿意这样做,转出300万?
而且从这个父亲的言语以及这个后面持续爆料的人群提供的信息来说,这位父亲对于自己女儿的金钱方面是完全没有保留的。
而且从认识这个女孩的人口中也提到了,这个女孩对人也提到过,自己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父亲都会满足的。
那么这下子就有两种简单的可能性:一,因为这个女孩子好富。二,这个案件还有隐情,这个女儿可能曾经经历过什么,一定要离开这个父亲身边。
其实,第二点我们可以排除。首先,女孩的朋友说女孩的父亲一心为她好,并没有过什么伤害,否则也不会远送女儿赴加留学。其次,女孩的微博在高调炫富!并无一丝收敛,与二判断不符。
所以这下一就成立了,这个女孩子是一个思想尚未成熟,对奢侈品有向往,对上流社会生活向往,在家庭里面充分被溺爱的孩子。
再来看一下这位父亲的微博,上面曝光的文字的字里行间里面,透露出了命令的语气。▼
这几段文字是整个事件中最冲击人性的部分,你,作为我的女儿,你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
看到这个事件的人也是在看到这里之后觉得,哇,这个女孩子真的是绝了。于是就坚定得站了父亲这边的阵营。
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个为什么一个父亲会走到这一步。
我们先看一下这位父亲的背景,60年代出生,参加过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再看看他对他女儿的教育,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道德,有利于人民的人。
那么这样一位父亲的画像,显然是一个爱国,有热情,略微有一些偏执,思想传统,不太能接受新事物,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和自傲感,对下属的忤逆有着反感情绪,对于阶级,等级的观念是更深蒂固的,同时,相信着女儿要富养,从小到大给了自己的女儿很多关爱的一位父亲。
那我们现在相当于是把Purpose和objectives都拎出来了,那么这样我们就能看得比较清楚了。
第一这个女孩子和自己的父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代沟。现在年轻人的思想,那是很新潮,很开放的呀!况且这个女孩是18岁刚刚出去读大学,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在构架中,这位父亲是“老古板的思想”,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可能也是。
有人爆料说这个女孩以前和父亲一起的时候,还挺乖的,父亲在字里行间里面对自己的女儿的溺爱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这位父亲的沟通,是非常有问题的,对于女儿的口气,是很严重的命令和指责。现在是平等的教育,最快的理解孩子的方法是把这个孩子当成是成人来看,而不是下级。
“生你养你的是谁,做人要懂得感恩。”更需要孩子们的理解,而不是父母的口头说教,叛逆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了。
做父母的认为作为子女,需要理所应当的将父母的爱供到天上,回报父母,将自己的的孝心奉上。的确,父母操劳一辈子有这种想法很对。但是如果孩子也这样觉得的话,这世界不知道有多么和谐?!
现在的孩子被溺爱的太多,父母眼中一直都是一个孩子,在学生时代,父母说的最多的话可能是,你别的就不要想了,你就好好专心学习。
一旦提到学习的事情,父母都会大大的宽容,全盘理解。生怕孩子做什么事情累着了,生怕孩子去做了别的事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更别说是留学生了。
还有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天上地下,独一个,家里面所有人的爱都在一个人身上。那么这结果就是孩子知道,哭了笑了自己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自己得到的东西越发感觉到理所应当,父母渴望孩子对自己的爱要对等,那就很难说了。
我前段时间因为自己想着要独立,不想要给我的父母太多的压力。但是发现养活自己真的压力太大了,我就打电话给我的朋友。
“我真的压力好大呀,我很缺钱但是我不敢我爸妈说。”
“你为什么不敢给你爸爸妈妈说呀?他们给你钱是应该的呀。”
她说出这句话之后,我就哽咽了。
为什么会觉得父母给孩子钱是应该的呢?我们都是成年人,为什么拿自己父母的钱拿得那么理所应当?这钱是你的吗?父亲有义务一直抚养你嘛?他们有自己的生活?
他们给了你最好的,给你生命,给了你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了你自己能养活自己的大脑或者身体。
但是为什么就有留学生们想不懂这件事情?
这位父亲最后把自己的微博的内容全部都清空了,留下一句备注:“把她宠大了,就把我憋开了,这样的女儿太让我寒心了。”
剧本其实在一开始就写好了,人物的设定已经设定好了,中间没有插曲,只是一个更加冲击的结局而已。看似不可思议,但是却是理所当然。
教育和沟通是一门学问,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尤其是对留学生的家庭,身在千里之外,海外的文化冲击,你可能见到比自己更优秀,更漂亮,穿的衣服更好,每天玩的更好,更有钱的学生群体,想融入以及最后成功融入了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不要忘记自己的人设,你是什么设定,你的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设定,过着比父母好一百倍的生活,却嫌弃自己的父母目光短浅?
父母在听着你说你身边经历的一切生活,感觉到你认识到了更大的世界,嘴角挂起的是笑容,心中流淌的是暖流;你却因为父母的无知和代沟,看不起你的父母,你,到底在向谁炫耀?挂着假面微笑,说着“反正你们也听不懂”,你只是嘲笑,但是父母心中,这却是利刃。
这把刀,他们可以自己拔出来,含着笑说没关系,但是这伤疤会越来越深,你不停刺下去,他们不停拔出来,总有一天,会坏掉的。
“痛定思痛,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告知你的劣迹斑斑。”
删除微博,留下一句话,离开。我看到了一个落寞父亲的背影,他很孤独,他的余生,可能没有亲情,可能生活很困难,他曾经可能以自己的女儿为荣,但是现在,女儿是他心中最大的伤。
这件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怎么样对我们的父母的。不是说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了就应该给自己颁发好人卡了。
每一个父母,每一个留学生的家庭的耐受度都非常不一样,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举一个很简单的我自己的例子,我爸爸会因为联系不上我一天就非常着急,微信里面连续发好几个语言问我有没有什么事情?
我妈妈特别脆弱,性格也很胆小,她不知道我缺什么,视频的时候只会笑着问我最近缺不缺钱。
我有时候也埋怨过我的父母为什么不能给我更好的条件,让我能接触更多我不能接触的东西,那些奢侈品,美妆品,我也想买。但是我不会买。
我的父母,给了我他们能力范围里面最好的。他们知道的可能就是,我的女儿很棒,我们家在我们村里面还是算可以的。我的父母会因为这样的小事情沾沾自喜,觉得这样就是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东西。
我之前一直不理解,多次和爸妈说道我真的很穷,压力很大。爸爸妈妈总是笑着安慰我说,不要有压力,爸爸妈妈会供你的,一个几千块钱有什么供不起的。人有时候经常对比,我很想说,谁谁谁家特别好,一个月可不止那么多钱。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他们已经给了我他们能力范围里面最好的,他们已经调动了他们最大的资源,他们剩下的资源就是他们自己,他们喜欢和我说话,喜欢和我聊天,喜欢听我讲故事,喜欢把他们所有的自己给我。
父母给你的财富,不是你的,也不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根本连拒绝的资格都没有。不同的人,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觉得你和你父母真的聊不上了,你自己先努力,你挣钱,你有能力了,把你的父母带来你的世界。
最后给他们说一句:
“你们看,这是你孩子的世界,你理解我了吗?”
最后他们还是只会笑着说一句:
“看到了,孩子,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