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BBC实验要是反过来做会怎样?

2015-09-08 作者:王青 来源:新浪博客

BBC搞了个真人秀形式的纪录片,把中式教育搬入了英国的课堂,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英国的孩子们对于中国老师自顾自的填鸭式教学不解,以各式各样的做法来表达自己的抗争,导致了课堂纪律涣散、教师对课堂失控的局面,学生方面还出现了很多的泪水。那么,如果反向思维一下,把实验的内容换一个方向,把西方教育搬进中国的课堂,会怎么样呢?

英国方面有勇气面对自己教育的不足,敢于尝试这样的实验。目前的中国,要能做出这样的举措来,恐怕不太容易。不过,中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及其家庭,正在尝试另外一个做法,就是前往西方国家上学,成为小留学生。这股潮流之汹涌,美国方面公布的2013年数据表明,中国赴美的中学生签证在过去8年里增长了50倍!我们一时不能把西式教育搬进中国课堂做实验,但是却可以看到许多走入西式课堂的中国学生的表现。综合一下“美糕党”9年级时刚到美国的表现,大致可以勾画出中国学生突然面对西方教育时的表现。

友情提示:以下涉及的小场景,源自生活,却不是生活。写出来是为了给还在国内教育孩子的爸妈提供对比借鉴,同时好让今后出国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准备。细节真实之后,雷同之处难免,各位美糕及爸妈,请勿在负面之处对号入座。

场景1:课堂▪小话

私立美高,小班,几个、最多十几个学生一个班。这么小的课堂里,中国学生之间的小话此起彼伏。不能训斥学生的美国老师,怕是只能到后场对着镜头哭去了。

BBC纪录片最大的篇幅在描述中国班课堂里纪律崩溃的场景。中国孩子多老实呀,到了美高,别的不说,纪律方面一定是模范啦。真是这样吗?美国高中,对于中国学生最大的意见在哪里?在纪律上!

BBC片子里的中国老师,对于学生正面的质疑和询问,非常愤怒,采用训斥、示众和赶出教室这些手段予以“镇压”。中国学生长期在这样的“高压”生存,是要进化出一些对付的办法才行的。课堂里找机会讲小话,就是进化出的一种生存本领。到了美国课堂,高压控制没有了,同学们都在说话,而且坐姿还不端正。这下好了,咱们的美糕学生也就开始说话了。

只要有过正经留学经验的人写的文章,都会提到在西方的课堂里参与发言有多么困难了。讨论的内容要懂、自己的见解要有、别人说的还要能跟上,谈何容易。最大的困难,国外的孩子从小这样长大,他们拿课堂发言作为展示自己思维能力的机会,不会给别人留下接口的机会。我们中国留学生,面临的困局就是插不上话,无从开口。

9年级,14岁左右的孩子,能有多少自控能力呢?没有高压,你们说话,我们也说,结果就形成了汉语的小话于课堂内容之外展开的局面。小话的主要内容,多半还不是坏话,是在问这个词什么意思、那个人说了什么,还是关于课堂内容的。西方教育是在互动中学习的,这样的小话,没有参与到课堂的互动里,在老师眼里,就是着急,就是这些学生没有参与学习;在同学眼里,这就是捣乱,是噪音干扰,对其他人的不尊重。

我现在接触比较密切的美高,强调纪律问题竟然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利用一切机会反复说,还要不时地下发书面的通知。看看下面这份书面规定,对于课堂使用手机和用非英语讲小话,采取了罚款处理的方法。一年收学生几万美金的学校,要在1美金、5美金罚款的层面维持课堂纪律,够可怜的了。我能想到的最贴近的形容,没有贬义,就是“黔驴技穷”了,真的没招儿了。

场景2:出勤▪迟到

上课时间过了几分钟,2、3个中国学生悄悄溜进教室,英语自信心好一点的,还说声“sorry”打个招呼。就这样坐下上课了吗?美国老师可是把一次迟到记录在案了呀。

美国学校对于出勤的要求特别严格。不是都说美国学校散漫吗?别发癔症了!阿波罗登月、新视野看冥王星、猎户座上火星这样的精准科技,是不可能在散漫的科研环境下完成的。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大人守时,这样的习惯也不可能是在学校十几年不守时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上课迟到这几分钟,自己不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还会打乱课堂的进程。50分钟的课迟到5分钟,大家就会损失10%的课堂时间,这是对其他人的侵害与不尊重,美国从学前班就不允许。

每一次迟到都会记录在案,最后上成绩报告卡。有的学校还规定,迟到累计3次,算一次缺勤。对于国际学生来说,缺勤到了一定比例,学生身份就会出问题。中国学生喜欢课间聊天或是吃一点东西,就不拿这迟到几分钟当事。有时感觉身体不舒服,就不去上课,也不办规定的手续,结果就直接被记缺席。如果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做实验,老师没有高压,课间再没有个铃声什么的,怕是就没有哪一节课能够按时开始了。

美糕党们所在的私立学校,可不想因为在校学生出勤率不合格而上移民局的记录,所以他们虽然头痛,可基本上也就是睁一眼闭一眼了。若是换到公立试试,出勤率不够,就是违法了义务教育法,警方都会介入,跟学校、家庭签多方合同。我听过的最严重案例,是给大量旷课的学生戴电子手铐,由警方监督其动向。

场景3:诚信▪舞弊

老师把班上成绩最好的中国学生叫到一边,告诉她,你这一次考试零分,因为你作弊了。这一次,是学生到镜头前去哭了。

这名学生感觉好冤枉呀。这次考试在总成绩里占比20%,这样,这门课最多就只能是70多分了,自己原本全A的成绩里就要出现一个C了。怎么作弊啦?团队项目,最后交论文,自己的论文被其他同学抄得太厉害了!

BBC的节目,课堂虽然乱,但是“舞弊”这个概念,绝对不沾边,可如果实验换到中国去立马就会出现,我敢打包票。考试作弊、平时抄作业,本是中国学生的“习惯做法”,可是到了美国,特别注重诚信的价值,对这样的舞弊行为完全没有容忍度。前一段不是还有统计数据出来,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多少因为学术不合格被退学的吗。这些不合格里,舞弊就占了很大比例。

而这个舞弊里,让中国学生感到无比冤枉的,是给别人抄袭、或是“抄袭”了自己过去的旧文章。高中年龄段的孩子,自我表现欲本身就很强,我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学校的某一个项目,碰到孩子拿手的内容了,兴高采烈地跟我说,他帮谁谁谁,怎么做了什么,恨不得一个团队报告,都是他自己做的了。老师是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谁做的,他们不会认可这是在帮助人的。他们会认定,这是舞弊,是不诚实。不懂得诚信的分量、不懂得团队合作跟竞争的关系,这是从小就被教育“流水线”往鹅卵石方向打磨的中国学生的一个绝对弱点。

场景4:自由▪选课

学术顾问在办公室对一名中国学生说,你要能进像样的大学,需要完成4年英语课程,从9年级英语开始,要连学4年。可是你现在的英语测试结果,还不够格上9年级这门英语课。

不够格上英语9,难道上大学就没有希望了?不是说美国自由吗,想选什么课就选什么课?同时,那些不喜欢的课,就躲开喽,不用学了?这是多少美糕党向往的美高生活呀。还是那句话呀,自由,必须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绝对不是无序的混乱。美高是学分制,修读多少学分、哪一个科目需要多少学分都是有明确限制的,而且有些课有前后关系,比如要修完英语9才能进入英语10,修完代数1,才能进入代数2。这样的制度,要求的是学生的自我规划,高中入学就要一眼看到大学申请阶段的规划。中国的孩子哪有这样的规划能力呢,都是学校“规定”什么课,我就学什么课。结果到了美国,还是不让“自由”选课,而且到了最后,学分不符合大学入学条件、甚至不够高中毕业条件的情况都有。自由,对自己的要求可是更高呀。

更让人着急的是,中国学生爱随大流,喜欢传谣信谣,碰到了这样的困难,不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学校有关人员,针对自己的个体情况,寻求到解决方案。他们往往在中国同学之间打听,最后还会来一句结论,我周围的中国学生都这样。好像大家都一样,自己没有达到要求这个矛盾,就自动消失。就是像差一年英语课的事情,大家就是抱怨自己的英语水平,说必须得补英语。其实没有必要去怨天尤人,第一年补英语也很正常,后面是可以用一个暑期班的课赶回来的。

场景5:水平▪学术。

我们的老师太没水平了,课都不知道怎么上,明年的课还要我们今年的学生搞出备课方案来。

BBC片子里的英国学生,总要质疑“学这个有什么用”。不弄清楚有什么用,学习就不能深入,就只能停留在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层面上。中国教育流水线的打磨,把到了9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弄成了“透明孩子”了,脑子里除了涉及考试的课本内容以外,全透明,一无所有。

没有知识面,在互动式、批判分析型的学术学习上就很难深入下去,这一点是美糕党们最吃亏的地方。可怜的是,孩子们的思维模式被打磨到这个年龄,已经开始定型了。美国同学的课堂发言,在逐步地分析推演,在不怕犯错的前提下互动深入,这样学术思考的过程,被中国孩子看成没有弄对标准答案、没有记住重点内容,进而还认定美国同学没水平、学习能力远远不如自己。不说学习人家创造性、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了,连欣赏的层面都没有到。

可是还有更可悲的。在多少年被往顺民和奴隶的方向打磨以后,有人开始习惯了鞭子。对于不鞭打学生,就是不在课堂上训斥学生、不拿将来考试难点吓唬学生的老师,他们竟然认为是没有水平。还非得被吓唬着才叫有水平?于是,就出现了本场的情景,老师安排一个团队项目,设计明年的课程。要能设计一门课怎么上,必须得在整体上对这门课有所把握。所以老师安排的这个项目,其实是对课程的梳理和总结,是一种复习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孩子能够把老师不会上课的结论做出来,也真够奇葩的了。

场景6:考试▪分数。

明明我期中期末都考90多,我同学才80多,怎么我的成绩是C,而同学的成绩却是A-?

临时复习,拼短期记忆,争取好的考试成绩,这是中国学生的拿手,而且在BBC节目里那么涣散的中文班的考试成绩都能明显高出。可是美糕党们到了国外,却没有想象中的成绩普遍超过美国同学的表现。往大了说,这是中国文化的“来世论”在美国扎扎实实的“现实论”中的水土不服。

来世论在学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每天学习呀,就是要寄托到最后期末考试出成绩;年年上学呀,也是要等到最后高考出分数。就说在使用中学英语这个说法吧,人都到国外留学了,还不立足于英语的使用,还要寄托着来世的希望,等到英语“学好了”再用。我们国内对于美国高中生是否用功,有着非常分歧的看法。其实分歧的根源,也就在于这个学习上的“来世论”。

一般流传的说法,有美国高中生极不用功和极其用功两种版本。美国学生面对现实的学习观,使得他们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份阅读材料,去分析、去理解,进而衍生出课堂讨论和平时作业的深度和质量。我在其他故事里提到过的一位加州排名第一的学区高中的学生会主席,就跟我提到,进入9年级的第一天,通宵没睡,都没有能够完成阅读。如果每天坚持这样的学习强度,高中四年要付出努力的可就惊人了。可是这样的做法,美糕党们不理解,也看不到眼里。跟他们说吧,还觉得美国同学笨,开学第一天就顶不住了。好多美糕9年级学生,看不到美国同学的用功,也看不到学校功课的压力,往往有无所事事的感觉,就等着最后考试的来临。

可是期末考试在一门课里成绩的占比,一般就在20%上下,其权重跟平时课堂参与、按时完成作业、或是一个团队项目差不多。所以就算期末考试比别人多考了20分,对最后总分的影响也非常有限。把角度颠倒一下来看问题,要保持每一次课堂参与都出彩、要保证每一次作业都高质量,是要长期如一日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学习的,多难呀。美国高中生、大学生每天只睡4个小时来学习的道理就在这里了。不要以为没有了严酷的考试,学生就不用功了。这样不以考试论英雄的系统,成绩要突出,付出的劳动要多得多了。

中式教育搬到英国,老师采用高压手段满堂灌,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反感和想方设法的反叛。要是把西方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方式搬到中国呢,突然获得了极大“自由”的中国学生就会陷入无序的混乱,在纪律和诚信方面会出现崩溃,在学术方面不会懂得自律地、长期地坚持学习。要是真拍成真人秀的片子,一定也会是高潮迭起、精彩不断。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