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大臣将汉语列入中学生的必修课
“我们的老师都是义务的,校舍也是租赁的,每个星期日开课,每次两小时,全校现有三百五十多个学生。”七日上午,在位于西安南郊的陕西师大进行华文教育交流时,来自英国曼城一家华人子弟学校的赵多华校长如是说。
祖籍中国广东,已经做了二十多年华文教育工作的赵校长,能讲流利的普通话,有着很深的“华文情结”。他说他出生在香港,原来只会说英语和广东话,近年来英国的大陆移民越来越多,学校规模日趋扩大,所以他“半路出家”学会了普通话。据不完全统计,在英国,华裔所办的华人学校大约有一百多所。仅曼城就有五所,小学班、中学班都有,课堂教育以互动形式居多,讲求生动有趣,为保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非常感谢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他们的积极努力促成了此次夏令营的举办。”赵校长告诉记者,此次夏令营活动营员均为获得过国家级奖项的优秀华裔青少年,既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最大二十二岁,最小的十七岁。有的营员是在英国出生的,有的是混血儿,中文勉强能说,但读写能力很差。一部分营员为近二十年的新移民子弟,虽然在家能说普通话,在华人举办的中文学校也学习汉语,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还是不多。举办夏令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他们加深对祖先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加深对祖籍国的感情,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据赵校长介绍,这些华裔子弟在国外发展得很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然而,他们成功的背后是父母的谆谆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他们的优秀是受中华文化的熏陶,继承了中华儿女勤奋、聪慧、好学的特点。
赵先生说,从二00七年开始,英国政府已决定将汉语等几种非欧洲语言列入中学生的必修课,政府的这一决定受到普遍欢迎。将为正在升温的汉语热起到推动作用。
他还透露,今年五月十二日,中国四川发生大地震后,许多华裔子弟积极投入到募集善款的行列中。面对天灾,全球华人齐心携手、共渡难关,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血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