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国中学留学乱象之“大胆的中国家长”

2015-03-25 作者:陈薇 来源:环球网

在进行调研时,卫红接触了不少在英国私立学校的中国学生,她被中国家长们的“大胆”吓到了。

面对英国2600多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私立学校,很多不会说英语的中国家长们几乎就是像“押宝下注”一样把孩子往外送。

少部分的家长,在身边亲戚或朋友孩子的引荐下,去到一些他们曾经就读的学校就读。

但更大部分的家长,他们既未亲自到英国考察,在英国也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只是通过中介的介绍,交了一大笔钱,就把孩子送到一个从未亲眼所见的学校,把孩子交到一群从未谋面的老师手中。

一个在位于牛津郡的小型女校——都铎学校(Tudor Hall)就读的中国女孩就庆幸地对卫红说:“还好我来了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好好哦,之前竟然一点都不知道,就像中奖了一样。看来还是因为我人品好。”她说她的朋友可能没这么幸运,他们进入了一所中国学生占了大半的学校,接触的同学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孩子不用说英语,整天和中国孩子“混”在一起,学无所成。

可能这些孩子的家长就是听了中介的一面之词,或仅仅是因为学校在牛津或者剑桥,又或者带有‘皇家(Royal)’的字眼迷惑了家长们。

“那他们为什么不和家长说,要转学呢?”卫红问。女孩一句话就把她点醒了:“你想他们一来就进入这样的学校就读,他怎么会知道这是一个‘不正常’的学校呢?他们可能觉得这个学校特别好,所以中国孩子都到那去了。” 英国私立学校一般没有对海外学生数量的明文限制,但是好学校往往会从教学效果和学生体验出发,把国际学生的比例维持在15%左右。显然,那个女孩所在的学校,光是中国学生的比例就大大超过了这一标准。

英国私校一般都会设置面试环节,确保招进来的学生是他们想要的学生。

卫红把英国私立学校招收中国学生的过程大致分成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亲力亲为型,就是从招生面试到录取学生全程包办。

第二种是会接受所有中介的推荐,但是最终学校是否录取学生还是会取决于学生本身的表现。

第三种是会接受一些固定中介的推荐,有一些是有经济利益,也有没有经济利益的,但是中介也基本上是起引荐的作用。

第四种就是希望尽可能多招收远东国家学生的学校,会有中介专门招收中国学生,“这样的学校就要看仔细了”。

但并不是说这些英国的顶尖私校少了中国孩子就不行。在走访中,卫红了解到,这些顶尖私校招收中国孩子不是为了“填位子”,更多的是看中的是中国学生带给学校的多元化,卫红分析道:“他们不是着眼于培养英国的孩子,而是培养能适应全球化的世界公民。”

英国的私校已经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包容不同国家的学生,即使连最传统的公学也不例外,这一点凯岚深有亲身体会。在去伊顿面试前,她有点担心,觉得查理的英文程度不及在英国长大的孩子。“查理在北京生活了5年,在国内的小学接受了4年纯中文的教育。”但是面试时,查理在不同地方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反而突出了他的国际背景,为他的面试大大加分。

卫红:毕业于被称为“中国金融黄埔军校”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已并入清华大学)。1995年在中央人民银行开始职业生涯,历任央行处长和资产管理公司高管。2013年到伦敦商学院做斯隆学者,同时创立斯隆文化教育中心,投身于最热爱的教育事业,立志帮助更多的中国孩子寻求更丰富的人生。

凯岚: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律师,先后在美国、中国香港、英国的律师事务所任职。她的一双儿女都在英国顶级私校就读。去年5月,儿子查理以优异的成绩被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录取,即将在今年9月入学。曾在其博客和中英文媒体上发表多篇关于英国私校的文章。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