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外中学重视跑步 英国伊顿公学每天下午全练体育

2013-10-30

在日本,小学生每年都会参加冬季耐寒的马拉松训练。即使室外的气温低到了几度,老师们也会领着学生在绕操场跑步。

而冬季耐力跑的距离长短,是根据年级不同进行划分的:200米一圈的操场,1-2低年级绕操场跑10圈,3-4年级要求跑15圈,5-6年级则要求努力达到20圈。

换算过来,也就是:1-2低年级跑2000米,3-4年级3000米,5-6年级4000米。

每到夏天,游泳课变成为日本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科目,像冬季的长跑一样,在长达2~3个月的炎热夏季,孩子们要进行游泳训练。

在中国,像这样的小学体育运动会越来越少,学校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尽量不组织大规模运动会,因此孩子们的锻炼时间和机会也由之减少。

而在日本,学校会拿出很多的时间来让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除了跑步,足球、棒球、游泳等很多项目都是体育必修课。

由于中国学生较多,体育资源相对贫乏等客观现实,每到课间操或体育课的时间,学生们只能通过做些双人徒手操等简单的运动来达到健身目的。

除了跑步,像这样的足球训练在中国很少很少,这也间接导致了中国足球长期得不到发展。

跳大绳是中国学生普遍偏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学生们更愿意参加跳绳等一系列运动,跑步则并不受学生们的欢迎。

由于缺乏充分必要的体育锻炼,像这样的小胖墩在中国越来越多。学生们的运动成绩逐年下降。

对比日本,日本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显然要好于中国,即使升入中学,日本学生仍要坚持体育锻炼。

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波校内长跑猝死事件发生后被国人所关注,在一些大学相继取消秋季运动会3000米和5000米项目后,废除高校里的长跑项目引起大伙议论纷纷,学校这样做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因噎废食?是爱还是害?

长跑成了中国学生们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以前喊口号跑步的景象现在怕是再也见不到了,虽然操场条件好了,可学生们的积极性却降低了,跑两圈就累。体育课成了学生们休息的机会,而不是锻炼的机会,800米的测试平均成绩也较以往慢了10多秒。

《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7.5万高招体检人数中完全合格的还不到14%,视力不足检出率达865,超过15%的男生和接近10%的女生超重。北京的调查数据并非个案。

中华医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小学生近视率为30%-50%,到高三时更是接近100%。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7年来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10%,大学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均下降了一成。

有统计数据表明,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已经连续15年下降,而耐力素质更是连续25年下降。

在我国,学生从上小学起体育课就成了一种摆设。一位小学生说她的大部分体育课都有小半节甚至更多的时间在室内消耗掉:“先得整顿纪律,整好了,才让列队去操场,快半节课就没了。”

到了中学,由于课业压力负担过大,体育课就成了主科老师随意占用的时间,若不是中考体育测试里有30分的加分,恐怕更没有学生会去跑步了,而跑步也不过成了学生们应付考试的一种手段。

但是从国外的情况看,长跑都是学校体育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家长们普遍认为,学生参加长跑等体育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体育上的,其中的历练和性格上的成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都是宝贵财富。

美国:学生每周最多跑百公里

美国高中运动赛季分秋、冬、春三季,越野长跑在九、十两个月的秋季。美国的高中课程实际上也很繁重,在这两个多月的赛季里,参加长跑训练的学生每天训练到晚上六七点钟回家,往往筋疲力尽,却常常需要坚持到半夜完成功课,而在休息了几个小时以后,又要天不亮一早爬起来去进行晨练。

有统计显示,学生们每周的训练量平均会达到七八十公里,最多时会超过一百公里。

美国的高中有悠久的体育传统,许多学生的家长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支持也就特别执著和热情。实际上,美国的长跑文化不仅仅局限于大中院校。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就是从中学时代开始迷恋上跑步的,小布什曾透露,他在白宫的8年里,每周都要坚持跑至少五次,有时六次。即使在外出访问的时候,小布什的房间里也总要安放一台跑步机。

日本:长跑冠军成校园偶像

作为竞技体育的马拉松项目,虽枯燥乏味,但日本人就是乐此不疲。日本大中学校的校园里,马拉松也是长期受到热捧的,长跑更是各个学校体育大会的必备项目。

长跑成绩出色的学生,不仅有资格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校际马拉松接力对抗赛,更会被视为校园偶像。

为了增加马拉松的观赏度,日本人还发明了一种接力马拉松的跑法,各种高中、高校的马拉松接力比赛会经常上演。比赛场次最多的时候,全国每年会有1600场类似马拉松对抗比赛。

英国:伊顿公学每天下午全练体育

伊顿公学是全球最知名的贵族学校。

在这所五年制的学校中,体育运动是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设有足球、橄榄球、田径、曲棍球、板球、野地足球等8门必修体育课以及27门选修体育课,每周体育课时达23小时。

在伊顿的体育课程中,长跑并没有单独列出来,而是归在田径大类中。伊顿认为,长跑是各种体育项目的体能基础,没有必要专门列为必修课。

与英国的其他很多学校一样,伊顿的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相当兴盛,令学生们着迷。伊顿每天下午都有体育社团活动,学生下午基本上没有课,都是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大部分英国中学的日程都是这样,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伊顿招收的都是13岁至18岁的男生,这个年龄段正是学生身心成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伊顿重视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魄,更要塑造学生的人格。

与其他三国相比,中国学生的体育锻炼被忽视不仅有着体制上的忽视,更多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也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下降。

由于目前的学生选拔标准完全是以考分成绩为主,在较大的学业压力之下,学生的体质对于升学并没有要求,也没有硬性的衡量标准,因此学校方面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加强。

其次,中国社会对于体育优秀者的传统歧视思想,大多数认为四肢发达者,头脑简单而被人们所不齿。

因此导致体育优秀者并不能在社会中获得与其相应的地位,这也是导致体育运动很难受到社会主流亲睐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制度制定时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

而且中国社会对于相互协作的忽视甚至是厌恶,强调个人的能力,这也是导致很多集体项目在中国并没有获得长足的发展的原因。而欧美国家虽然崇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在团结协作进行大项目的运作上却是中国应该学习的榜样。

最后,中国院校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与其让孱弱的学生冒着猝死的风险进行体育锻炼,还不如取消一些存在风险的项目让学生继续“蜗居”,因此中国学生就在多种原因的绞杀之下变得更加体弱多病。

与其他欧美体育强国的抗衡更多是依靠金牌战略的急功近利,而大多数学生的体质根本得不到改善。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再不出台一些具有强制力的措施,中国学生的体质必将继续衰退,相比起“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年代更是一种身体上的倒退。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