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低龄学生留学 哪些孩子适合出国?

2012-12-04

目前,在低龄学生的留学规划中,家长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孩子年龄小、不谙世事为由,越俎代庖,替孩子包办一切。有家长甚至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强行将孩子送出国。

这种强制性的父爱母爱有时候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出了国的孩子或因逆反,或因学习跟不上,最终沦为“留学垃圾”。低龄孩子留学,家长的经验和判断固然重要,但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倾听孩子的心声。

低龄留学生易陷迷茫

他们社会经验不足,不知道哪些方向更有前途;他们只学习过基础课程,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学些什么;他们缺少异国学习生活经验,不知道留学后将面临怎样的考验……

不同于可以为自己未来拿主意的本科以上学历人群,低龄留学生的留学生涯需要父母更多的帮助,他们的父母也更容易堂而皇之地越俎代庖。随着低龄留学生在异国“沦陷”、沦为“留学垃圾”甚至中断学业的事件屡屡发生,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自我检讨。

出不出国,谁来作主?

家长要聆听孩子的“反驳”

父母送孩子出国前应多和孩子沟通,尊重他们的意愿。否则,钱花了,孩子还觉得你逼他去的,孩子万一学习跟不上,就会埋怨父母。

家长一定要留心听孩子反驳的内容,而不是处处帮孩子做决定,认为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孩子就必须无条件服从。如果家长没有跟孩子做好沟通工作,即使孩子最后留学成功,但亲子间的沟通大门也会关上,亲子关系从此中断。特别是到了中学阶段,在适当时候,可以让孩子当主角,父母当听众。

孩子留学后,父母不要监管或把控孩子,天天追问孩子分数或问寒问暖,而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孩子到了16岁我就放手。很多事情帮不了她,帮得越多,孩子反而会产生依赖,不利于她在当地真正独立学习、生活。

意见不同,如何沟通?

家长要与孩子商量以达成共识

留学规划应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制定的,且整个计划不仅仅是孤立地看选哪个名校或哪个热门专业的问题。家长应了解孩子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想跟哪些人打交道,想做什么工作,从而帮助家长一起判断孩子适合读哪个专业,以及去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会更好一些。

很多中国家长都有“名校情结”,通常会依据自己从亲戚朋友或其他途径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给孩子选校、选专业,但这些信息往往是有局限性的。有条件的家长,在孩子决定留学前,可以先通过一些方式,例如亲子游学、旅游等方式,和孩子一起到国外去走走,了解国外的教育体制、当地学校的环境及风土人情等。

这些不只是孩子需要了解,家长也需要了解,只有更多地了解海外学校的教学模式、特色等,孩子与家长在留学方面的分歧才少,共识才多,有助作出更合适的选择。

留学后,家长与孩子相隔千里,家长对海外情况不熟悉,如何有效引导孩子?对此,家长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共同了解以下三点:海外教育制度、海外社会经济、海外社会职业情况,然后再根据需要,引导孩子学习与思考,作出判断与选择。

哪些孩子适合出国?

自理能力很关键,学习能力很重要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在国内的自理能力太差,建议学生晚一点再出国留学。如果家庭经济允许,学生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错,最好年满16周岁就前往当地读中学,因为越早到当地感受英语教学模式,就越容易适应当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升读当地名牌大学。

学生在出国前最好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靠死记硬背考出好成绩的学生称不上学习能力强,学习能力包括外语能力,用外语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以及较好的学习基础;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自觉自主性、乐于思考分析。因为在国外课堂,举一反三、在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是相当重要的。

孩子最好能在国内完成初中阶段,高一、高二时出国读高中,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针对不同的孩子,方式方法也是不同的,孩子的成长分为心智与生理两方面,心智的成长与生理的成长是可以不同步的,所以‘早’与‘不早’不应该以年龄为界线,倒是可以凭心智是否成熟为界线。

如果学生外语能力很差、不懂得思考、没有学习能力(没找到学习方法,求知欲缺乏)、自控自制能力差、交际能力不足、乱花钱,那说明自理能力不足,不建议在这种状态下出国,孩子需锻炼好相关能力后再考虑出国。在此,建议家长在规划过程中,注意孩子是否具备某种能力,这和家长、老师的引导以及“放手程度”有很大关系。中英网英国留学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