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外法律大不同 别让法治差异成为留学生的“软肋”

2016-02-22 来源:东方圣城网

中国人在国外,有些错误可以通过事先了解别国的法律而避免,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对未成年人给予照顾、关心而缓解,但是,还有一些犯罪行为则揭开了中国法治现状的疮疤。

成都一17岁少年赴美上学三天,削苹果时与同学发生不快,拿刀比划了一下后,外籍同学报告老师。

之后少年没能好好解释,情绪激动踢了桌子,结果即刻被学校取消录取资格、要求尽快离境。

据悉,在美国,挑衅算是人身威胁;在英国,嘲笑算是使用暴力。

因拿水果刀比划、踢桌子而被学校取消录取资格,中国小孩身在异乡的这种遭遇,大大出乎国人意料。

倘若这事发生在国内,大不了就是被老师批评一下,更有网友调侃道:“在国内就算虐打同学也不见得会被退学”。

可见,对于同样的校园暴力,不同国家的定义不同,处理方法更是大相径庭。

当一个人走出国门,他身上所携带的法治文化就会与异国文化发生冲突,过去视为寻常的事情,在其他国家就涉嫌违法。

这样的矛盾投射在留学生身上,往往会造成“退学”或者“遣送回国”的后果,更有甚者,如已经判刑的“留学生虐打同学案”,施暴者就算再“后悔”,也无法扭转命运被改变的后果。

西方国家普遍重视法律对人的约束力量,司法建设也比较成熟,即便对未成年人犯罪,也有较为严厉的问责制度,对于未触犯刑法的违规行为,其校园规定也相对严格许多;在中国,无论是未成年人违规还是违法,我们都倾向于使用批评教育的方式令其悔改,希望通过“教化”感动犯错的人,从而激发其内在的自觉。

可以说,两种制度各有利弊,前者可能使当事人无法面对前途被一次错误而改变的事实,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而后者则可能不会产生人们所期望的作用,反而会使当事人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法律意识淡薄,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毋庸置疑的是,你去了人家的地方生活、学习,就应该遵守人家的法律,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些时候,我们因不了解别国的法律制度而无意中犯了错误,比如,有留学生因携带大量感冒药而被遣送回国,还有的因为手机中存在“涉黄”表情包而被拒绝入境;

有些时候,因为留学生年龄小,心智本身不成熟,同时又远离父母而导致心理问题,情绪不能自制而犯下错误;

还有的时候,是因为孩子在国内放纵惯了,养成了无视他人利益甚至是法律的习惯。

虽然这些行为都难免被惩罚,但对于不同的情况,人们的态度并不相同,有时会替当事人冤枉,有时则感到快意。

近日,中国3名留学生因虐打同学被判入狱后,其中一人的家长后悔地说,“早知道就不会把孩子送到美国”,之前甚至还出现了家长企图花钱摆平官司的行为,可见,他们把孩子的错误完全归结于环境,并没有反思国内的法律和教育问题,我们很想问一问这样的父母,难道在中国就可以虐打他人吗?

中国人到国外去,有些错误可以通过事先了解别国的法律而避免,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对未成年人给予照顾、关心而缓解,但还有一些犯罪行为则揭开了中国法治现状的疮疤,比如对未成年人犯罪过于放纵,用金钱去伤害法律的公平公正等,对于这样的冲突,该反思的不只是留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还有国家的司法体系。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