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留学问题多 专家助家长从容应对

2011-09-16

为了让孩子出国前能事半功倍,如何让中国的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英语?如何让中国孩子在出国留学以后能更好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如何让中国孩子在国际舞台拥有竞争力?面对美国高等教育中国孩子应该怎样准备?便成了很多家长在应对孩子基础教育上面临的最大问题。

回顾

学子们的困境

“他们把我们称作留学沙拉” 回国近半年还没找到工作的爱尔兰国立学员硕士小刘如是说。 他告诉记者,他留学总花费在10万欧元左右,刚回国时给自己找工作定了两个原则:要去跨国大企业,月薪起码4000元。可参加了近20次面试,依然没有结果。本来月薪期待值为4000元以上,如今只要能找一个月薪2000元的工作就满足了。 现在小刘的状态就像沙拉一样,外面涂了沙拉酱,里面的苹果还是苹果,黄瓜还是黄瓜,味道根本没进去。他自称很后悔,出国前没有做好准备,到了国外,也只能迷茫的混日子。同时,还有很多像小刘一样的学生都发现,仅"镀金"出国,肯定行不通。

从09年起,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就已达21万,2010年达26万,预计2011年人数将达30万,每年以近五万的速度在增长,虽然有小部分留学生学成后会留在国外,但近80%的学生会选择回国,且多集中于北上广。

但如何,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就业市场的需求趋势来看,作为用人单位,员工的留学经历不再是最重要的。现在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在选才时不单看学历、身份“标签”,更要求应聘者具备企业需要的才能,视野等等

家长们的看法

漂洋过海,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生活,这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随着留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语言是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定型,学习语言越早越好。而且如果早点在国外,孩子的适应能力会很强,能自然地融合到国际化的氛围中,未来的竞争力也会很强。

但因为这几年“海归”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让更多家长学会理性对待。 这些家长依旧一致认为孩子出国是一件好事,毕竟年龄大了,学语言会吃力。但孩子年龄太小,自理能力不强。 所以更多的家长都觉得,在高中之前国内提前准备,打好基础,之后再申请美国的大学是最理想的办法。

专家支招

适应国外学习 该从哪些方面改变?

资深教育专家Chris Stevens,有过14年海外基础教育、教学经验。此次,Chris Stevens针对留学产生的问题,为家长们能提前做好准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为了能够实现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对于教学的要求,Chris Stevens建议:

第一,孩子和家长需要去选择最为领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语言教育机构。

第二,语言学习有更实用的意义,比如浸入式的学习环境,在比较好的学校当中,他们非常强调学习的环境, 例如教室的摆设,学生的座位,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语言习得的时候,学习环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孩子能发现语言的实用方式,用语言进行交流,在固定语言场景当中去学习,这样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一定不要害怕犯错误,孩子在不停地去使用,去练习语言的过程中,也是在学习的。 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为孩子创造环境。 在美国学校非常关注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因为家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会经常与家长沟通,把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告诉给家长,让家长明白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能够尽最大程度帮助孩子的整个学习。

面对教育改革,申请名校如何应对?

中国的一流大学学生,可能是高考状元,但是在申请国外名校的时候,往往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并不是考试有多差,而是因为在申请的时候,考官要求的不仅是很好的成绩,还需要学生有很好的个人履历。如社会经验,有没有爱心,有什么特长,等等。

此外,孩子在面试的时候,也需要去明白,成绩仅仅是一方面,面试官寻找有完整人格的人,例如,面试时,需要向面试官展示你其他的兴趣与爱好,而这些兴趣与爱好同时能够去推动或者代表这个大学正在去尊重或者倡导的一些价值。 另外一方面,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地自信,这种自信不是仅仅考虑说面试官想听什么,我就回答什么,而是需要往前迈一步,也就是说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

当前,外国大学已发现75% 中国学生出现的突出问题,他们已经在寻找技能和素质更加完备的申请者。 面对即将来临的改革,学生和家长还是要更加注重对孩子社交技能、领导力的培养, 加强对于理解和融入新文化体系所需要做的准备,摒弃那些在短期内帮助您的孩子把考试分数提高的语言备考机构。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