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听说》真实记录英美留学生活不是朋友圈晒的那样

2015-12-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隔半年多以后,黎铭依然两手比划、表情夸张地说道。“当王阳说‘因为抑郁症,我休学了一年’,我几乎惊呆了。”

王阳进入帝国理工学院后,面临新环境,加之学业压力巨大,烦闷日积月累。

上大二后,因为抑郁症,王阳休学回国治疗。

一年后,他再次回到学校,逐步适应了学校生活。

当把15岁的儿子送到美国留学时,妈妈黎铭是开心的,因为她觉得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长期以来,她都“盯”着儿子的学习和成长。

儿子还在南京外国语学校读初中时,她便组建了一个千人规模的学生家长群,专门讨论青少年教育的话题。

可如今黎铭想和儿子打电话都不太方便。

儿子经常说“我很忙”,让黎铭深感困惑。

焦虑也随之产生。

把孩子送出国读书是明智的选择吗?孩子在国外读书适应吗?生活和学习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尤其是当她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关于留学生的负面新闻时,更是感到揪心。

从今年3月开始,黎铭用时180天,走访了国内外24所名校,真实记录了在英美留学的99位学生的升学和成长故事,写成《听说》一书。

黎铭说,“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人很快适应了环境发展很好;也有人感到沮丧,甚至有人因留学得了抑郁症。我只真实记录99个人的故事,希望读者可以从这些样本中找到答案”。

适应留学的环境吗?

曾经的学霸换了环境变成了学渣,整天打游戏、喝酒、挂科、哭泣,这是上海王田在弗吉尼亚大学的生活。

学校甚至撤销了他的“特权学者”身份。

“他现在好多了。”黎铭说,在经历了迷茫之后,王田及时调整状态,振作起来,学习生活步入了正轨。

对于章傲颖来说,瓦萨文理学院的氛围让她震惊。

学生宿舍男女混住,共用洗手间。

宿舍里半夜传来鸡叫,竟是动物保护者捡回来的小鸡,在宿舍养成了会打鸣的公鸡。

迫于学费昂贵等压力,章傲颖提前完成学业,到金融机构工作,还协同创立一家公益组织。

因为仓促出国,吴奕格申请了亚洲学生很少的爱荷华大学读书,因种族歧视遭到同学的恶作剧。

他告诉黎铭,他对家人只报喜不报忧,因此,父母很难知道他真实的遭遇。

对于留学的坏处没必要放大

采访了好多留学生后,黎铭终于理解了儿子生活状态。

因为儿子不仅有学业,还要参与各种活动,不仅有体育课程,还有音乐训练。

现在,她已经习惯了用邮件与儿子沟通。

黎铭通过和教育机构合作等渠道联系留学生,但也有很多学生拒绝采访。

有的是因为不希望家人知道留学的情况,有的是因为不想让负面的故事写出来。

因此,这本书并没有反映留学生的全貌。

“平时留学生在朋友圈晒出来的都是吃喝玩乐的一面,掩藏了内心的辛苦和压抑。有学业的压力、不同文化的压力、家里高期许带来的压力等”,黎铭觉得,留学有好处也有坏处,要批判地看待,对于坏处没必要放大。

相关学校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