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国政经学院中国学子话除夕:穿好旗袍去学校

2015-02-25 作者:陈杨扬 来源:BBC

除夕的晚上,我穿好旗袍,出门,去学校。

旗袍是水蓝色的,绸面上印着花,让人想起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在外留学的女孩大多备了一件,适逢场合终于能从衣柜里拿出来。

原由是学校的语言中心组织了新年晚会,邀请中国学生一起参加。晚会在一栋教学楼内的大会议室里,前面作舞台,后方桌子拼接在一起,摆着食物,旁边均放着一张小纸片,写着中文的菜名和拼音。

我记得有素包、春卷,还有一些点心。进门时,一个穿着大红褂的非洲男孩热情地给每一个到场的人发一个小方纸条,上面有数字,留着晚会最后派发奖品用,都是国内的习惯。

在学校学中文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准备了节目,整场晚会,一半是歌曲,一半是舞蹈和小品。

说是小品,英文译成talk show,其实是学生串着说一些简单的中文对话。室友Paul是个法国男孩,刚学中文不到半年,和朋友一起唱《老鼠爱大米》。开头不久,五人声音越唱越小,大概歌词发音对他们来说还有点难。观众很是体谅,为他们鼓起掌,给他们加油。

有四个学生一起唱周华健的《朋友》,他们都是高阶班的,中文说得相当顺畅。他们介绍说彼此是最好的朋友,所以选了这首歌。四人站成一排,齐唱,其中一个男孩用吉他伴奏。偶尔音调会出错,但这并不妨碍我被这首歌打动。

歌里唱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我想起出门前收到的国内朋友发来的新年祝福,想起去年五月末,全班一起去草原的毕业旅行,夜里,围着篝火,谈着天,跳着舞。音调或异,但情不变。

费孝通先生写“美美与共”,此番情境正是。学中文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晚会中的游戏,击鼓传花、筷子夹豆,陌生的节日里,拥有同样的乐趣。

节目中不乏那些在国内十分火热的《最炫民族风》、《小苹果》。外国学生唱得投入,跳得尽情。坐在旁边的朋友悄声说:怎么中国的东西到了这都这么土。土?他所说的“土”大概是大红衫、大粉扇、广场舞用的伴奏乐。可是,身处异乡,它们都成了中国印象,萌生一种熟悉的感觉......

晚会末有一首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轻声和着,感觉自己就在中国。其实在国外的除夕夜也很精彩。

相关学校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