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访谈:中国学生在牛津
今年二月,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圣休学院(St Hugh's College)博士研究生张维加获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RAS)的“fellow”(会员或会士)资格。
1989年12月出生的张维加,今年虚岁23。
最近,他的母校北京大学在一次会议上提到他的名字,并表扬他出色的研究成果,经《人民日报》报道,一时间中国各媒体都争相报道他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最年轻”会士的消息。
媒体报道的焦点放在他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自由和开放环境,并指他父母采取的不择校、不偏科、不求分数的教育方式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为了对张维加有更全面的了解,我通过牛津大学网站和他取得了联系,并询问他在英国的学习感受。
陈书敏:中国媒体最近几天对你密集报道,是怎么一回事?
张维加:我以前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最近北大在党代表大会和招生的时候,把我过去在北大所做的成绩总结了一下,《人民日报》对此做了报道。我去年来牛津之后加入了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一开始是member,今年牛津两位老师提名我成为fellow,获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通过,这个消息就和北大对我工作的总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引起了中国媒体的广泛兴趣和报道。
陈书敏:你对这些报道有何看法?
张维加:我希望这些报道能对国内的孩子和家长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鼓励孩子们多多独立思考,让他们能够得到学校给予的支持和引导。但是报道里面对我个人的描述缺乏深度,其实我并不是那么特别的指标性人物,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我很喜欢文学赋诗,也喜欢创作一些事情。另外我也希望我的科研工作上有意义的事情能给许多人带来启发。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颁发的证书。
陈书敏:获得英国皇家天文学会“fellow”资格的过程如何?
张维加:具体的提名过程我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当时是我们系里的Simon Calcutt教授和Neil Bowles教授给我推荐的,他们在我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做了相应的推荐,就好像是写了推荐信吧!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在2月10日举行了一次选举,决定让我成为一个fellow,给我一张fellow的证书,这样我就不需要再使用原先的member card,而是fellow的证书了。
陈书敏:你自己评估一下,你认为是凭什么被选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fellow”?
张维加:我估计是牛津两位老师推荐信写得好吧!再加上我之前的科研工作,因为我也要有些东西让他们能够写,然后他们在推荐信上把我做的工作写得好一点,这样子大家看了之后就觉得这个孩子还值得培养,给点鼓励什么的。这更多的是在鼓励我再继续努力,继续探索。
陈书敏:成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fellow”,对你的研究工作有哪些具体帮助?
张维加:在具体的工作上也有帮助,这样子我就可以接触到学会内只有“fellow”才能接触到的资源和会议。比如说前不久我就在曼彻斯特参加了一场关于马可波罗(太空探测器)返回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只有fellow才能获邀参加的,这对我们之后的研究和分析都有用处。
英国教育优缺点
陈书敏:你是去年来牛津大学展开博士研究的,经过这一年的时间,你对英国的教育有什么看法?
张维加:我觉得英国这边的教育更加侧重于让学生有自己的研究空间,而不是单纯的跟随导师,做导师布置的任务。这里特别侧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我来这里之后就发现,我的导师更多时候是激发我探索自己走的那条路。比如说我现在研究的是月球地下的矿产资源和温度分布,我的导师只有在一开始的时候给了我一点建议,之后就不管了。这边的教育对这方面的创新培养更加积极一些,而不是一步一步的手把手的带领。
陈书敏:你说的应该算是英国教育的优点吧!那你觉得英国教育有什么缺点吗?
张维加:应该稍微也有一点,比如说我觉得英国这边在上课的时候内容特别集中,这样子学生在消化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在国内的时候我们有一门课叫数学物理方法,它是要上一整年,每周七八堂的课,才把薄薄一本的数学物理方法讲完。但是在牛津这里我发现,一门课的进展特别快,大概就是每周两堂课,就把所有内容都讲完了,这样子学生恐怕会跟不上。
陈书敏:你的意思是英国这里上课时数太少,进度太快。
张维加:对,是这个意思。
奖学金和建议
陈书敏:谈谈你拿到牛津大学奖学金的经验。
张维加:我拿的是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奖学金(Clarendon Fund scholarships),这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成立的,每年在中国大陆地区有四个名额,在我们物理系每年有一个名额。一般来说就是我们物理系先决定有哪些同学,然后再筛选提名。去年是因为我的科研工作,我们物理系把我的名报上去后来就获得通过了。克拉伦登奖学金得主在牛津可以参加很多活动,和其他的奖学金得主见面交流经验。
陈书敏:这个奖学金有多少金额?cover那些方面的费用?
张维加:它包括每年的学费(tuition fee),学院费(college fee),还有生活费。生活费是每年14,000英镑,足够支付住宿和伙食了,基本上就不用再花什么钱,而且它是一笔给你,花不完就自己存着,因此今年我还省下了4,000英镑。
陈书敏:你对想来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什么建议?
张维加:我觉得要来英国的中国学生应该先加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这里可能没有人随时带着,相对来说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就很重要。第二就是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也要加强。我们在国内学的都是美式英语,来这里一听英式英语反应就比较慢。有时候考卷上英语成绩很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来了之后就能顺利地交流和生活。再来就是留学生要多注意生活上的细节,比如说过马路时要等绿灯而不能直接穿越,否则就是很破坏这里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