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活中的小公益
今天又收拾家里的小物件——这一年积攒下来的东西可真不少,生活呀,生活呀,没有这些东西仿佛就没有安全感。可是那副耳机不太好用,还有那双丝袜,太薄了,还破了一个小小的洞,不想再带回国了,还有……正当我满满一袋子拎到厨房想进一步垃圾分类的时候,SW说,有些东西其实可以捐给慈善机构的,比如那副耳机,还有那双丝袜。是吗?那太好了,我也正为难呢——你知道有些东西,留之不用,弃之却也可惜,能够让它们再次发挥余热,那是再好不过了。于是,我就专门拿了个口袋,将那些可捐的东西拿出来,等着再收集一些,一起捐给市中心的某家慈善机构。
因为彼此已经很熟,我们偶尔也会谈谈各自国家的新闻(她来自印度)。我跟SW谈起中国国内郭美美事件给中国公益事业掀起的风波,公益组织、商业利益和行政权力之间纠缠不清的故事,在中国民众面前播放了一季又一季,高潮迭起。SW闻之,说,这边有些小的公益组织也存在和商业利益之间模糊不清的关系,但基本上还是很规范的。BBC的新闻看了一年又一年,有关大型公益机构丑闻这样的新闻却较少出现。“你知道的,咱们门口经常塞进来一些小的单子,还有一些专门的口袋,就是鼓励大家捐出平素不用的东西给慈善组织。咱们若有,就放进这些口袋,他们会定期到门口去取。大部分机构是没问题的,他们有相关组织的详细介绍。我上次参加剑桥WOLFSON学院划船队,还帮某个支持儿童的慈善组织筹到250英镑的善款呢”
“是吗?怎么做?“
“我就参加划船队咯,然后有媒体宣传,跟大家说,如果我们参加这次公益划船,请大家捐出一点钱来,资助孩子们。有些人看到我们划,便通过网上直接转账给慈善机构便可,只是注明了是为了那次公益事件。”
停了一会儿,她又接着说:
”上次有一个不到四岁的小男孩,看到日本海啸,还是非洲的什么灾难,里面的小孩子很可怜,小家伙便跟家里人说,他想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于是,就开始骑单车筹钱。他就在他家的小花园里,他的家里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什么的,就在旁边给大家分发一点小饼干,小饮料,有些媒体也来了。本来他们想也就筹个一两百镑就行,没想到一下子筹了几千还是几万镑。“
”哦,有意思。难怪上次我和小Q两人一起看BBC上的一集电视,说有个小朋友要徒步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借此向大家筹集善款。还有一次也是看见BBC上有很多英国娱乐明星,徒步穿越非洲肯尼亚的KAISUT DESERT,媒体自然全程跟踪报道,粉丝观众们捐款捐物。“
是的,在英国,公益事业已经融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些细节就在我这个过客的日常生活中都屡见不鲜。有一次我买了一条皮带,腰太细,皮带太长,于是便找了一家经营皮具、钉鞋钉、做像框等小杂货店去多打几个洞。打完了洞,我问,多少钱,小伙子笑着说:”不用。你若愿意,可以捐些小钱“,说完,就指了指柜台上放着一个小的捐助箱。剑桥的许多音乐会、艺术节是免费的,但是在进出口处往往会设立一个捐助箱,说明虽然门票是免的,但你的支持可以帮助哪里哪里的儿童、妇女免收饥饿,接受教育、免除暴力等等。哪怕是许多街头的艺术家,他们大声歌唱在剑桥市中心圣玛利亚教堂的门口,背后的牌子上却写着,我要为哪里哪里的儿童,筹集善款,请大家支持我们。更有一次,我跑到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城,正走得口干舌燥的时候就看见市政大厅的前面有两位穿着蓝色T恤的年轻大学生守着一罐子矿泉水,我走过去,喝了几口水,捐了一些钱,还跟学生们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做志愿者,水公司将水捐给他们这个公益小组织,他们则跑到市中心专门帮助像我这样走多了嘴巴发渴的游客,同时还可筹集一些善款。
这样的细节还可一直列举下去,比如OXFAM商店,EACH商店等。这些商店卖的都是一些二手衣服、书、玩具、家具、首饰、CD等,价钱不贵,基本从几镑到几十镑不等。只要你细心淘,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们的货源就来自民众的捐助,但都经过了细心、专业的分类、整理、清洗、标价等,我看许多当地人、游客,年轻人、老年人,经过了,都喜欢进去看看选选。有一次,我问在那收银的小姑娘,想问她这个店是怎么运转的。小姑娘不好意思地说,还真不太清楚,我是来做志愿者的,或许你可以上OXFAM的网址去查看一下。最后,当然还是需要提一下英国的红鼻子慈善日——这一天,全国上下通过玩笑娱乐的方式筹募善款,一时间欢乐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