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后的四种爱情与婚姻 不煽情不夸张说点实际的
曾经问过一个留学生朋友为什么那么快换了男朋友,她的回复让我们很唏嘘。留学路上,我们相爱或许是因为太寂寞。
海外留学生最大的问题既非语言障碍也非文化冲击,而是心灵的空虚,在恋爱这条路上,留学党们所面对的情况往往要更加地复杂与困难。今天带来这篇关于留学生恋爱与婚姻的分析和感念,希望对正走在留学路上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前两天我的一对中国研究生留学生夫妇来办公室拜访,告诉了我他们即将生宝宝的喜讯。正巧最近有国内家长留言,说自己的孩子在海外留学期间谈恋爱,大有要成家的趋势,感觉比较苦恼,不知道是喜是忧。不知道小伙伴们对自己在海外求学顺便恋爱成家的事情持什么态度。
我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安排都有差异,遇到姻缘和机会的时间也不一定,所以留学生在海外恋爱结婚没有个定论。所谓“该不该”的讨论也不成立,因为爱情或者婚姻这件事本来就不是完全在人们的掌控范围内的。
爱情是件美事,婚姻是件好事,只要顺其自然,不要功利或强求,水到渠成,左右收获学业,右手收获爱情,这事儿怎么看都不错。当然,凡事都有两面。如果从爱情到婚姻的道路一马平川,那么普天下岂不满是皆大欢喜了?其实留学生家长们纠结的不是自己的孩子留学期间当不当嫁/娶的问题,而是时机是否成熟,是否门当户对,未来可有保障等所有家长都在乎的问题。
想要把留学生在海外的感情走势和婚恋问题分析清楚不是一篇文章能够办到的事情。我也不是感情专家。不过我自己从留学道路走来,也见到许多身边的同学以及自己的学生的感情经历,不如分享几个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这几个例子代表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恋爱的对象以及婚姻和日后生活走向的问题。小伙伴们自己来分析,但是不要对号入座,或者生硬地套用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身上。
中国学生不论在哪个国家留学,接触到的婚恋模式大致为以下几种组合:
(注,本文讲的是在海外一路读书到高等学府的小留学生、本科和研究生出来的应届留学生。不包含有过婚姻经历或者工作多年后出国留学的人士,以及不以留学为目的出国的“留学生”。)
1.和其他中国留学生或华裔学生(同学为主)
2.和社会上结交的华人华侨
3.和其他外国留学生 (同学为主)
4.和所在国家的当地人(同学或社会人士)
首先,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期间最常见的恋爱和结婚对象其实是自己的同学
大多数高中及大学以后出国的同学心志已经得到完全的发展和定型,也就是说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他们更倾向于自己所熟悉的社交群体,即便暴露在完全不一样的国度和文化里,也渴望并选择向自己所认同的圈子靠拢。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中国留学生出国年龄的高低所相应的原生文化保有率的调查报告。
大意是,小学及以前出国留学(且一直在海外)的小留学生成年后带有约10%的中国文化;初高中留学的中国孩子成年后保持约50-60%的中国文化;而高中和大学以后出国的留学生身上带着90%以上的“中国味”。
而以美国为例,近期教育统计数据显示,70%以上的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高中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项目里就读。所以,绝大多数留学生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人。
外加上留学生初到文化、语言和社交都不方便不适应的环境下,中国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和照顾,日久生情,自然是常有的事情。由于双方同样属于留学生,如果在海外期间相恋甚至结婚,就牵扯到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
我看到过多种版本。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对怀孕的研究生夫妇其实是本科阶段在我校读书的同学。两个人从谈恋爱到同居,之后双双报考我校研究生共同回来。去年夏天回来读研之前双方在国内结婚,这才一个学期就怀孕准备生宝宝了。
这两个同学国内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但是双方父母都比较支持他们,两个人的目标也明确:在美国拿下研究生,生个“美”娃,找工作,只要一方找到工作就留下来,实在找不到工作就回国发展;女生已经考虑暂时休学安胎了,所以日后也以夫唱妇随,男主外女主内为模式。
另一种是双方毕业后回国发展。不过以我所见的众多案例,由于缺少了在海外相依为命的依赖感和必须在走出下一步(比如双方在海外定居或者上个例子的共同继续出国深造)之前给亲朋好友一个交代的时间紧迫感,婚姻的必要性有所淡化。
一部分在留学期间恋爱的中国学生回国后走向婚姻,但也有很多曾经“爱到死”的留学生回到自己的原生模式后也走上了“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分手”的轨迹。
中国留学生之间的爱情和婚姻优点是感情基础深厚,生活经历相似,双方可以共同扶植和成长(结婚生娃的例子);缺点是这部分学生中很多人没有完全心志成熟,对于婚姻和爱情认识不深,不完全了解自己想要的伴侣是什么样的,且尚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毕业散伙的例子)。
第二种模式是中国留学生留学期间与海外华人华侨相恋
应届留学生爱上的社会上的华裔人士一般拥有一些共同特征:拥有当地国籍或者永久居住身份,拥有一定的甚至雄厚的经济实力,年龄较留学生大几岁甚至几十岁不等,男性较女性居多。在校留学生接触社会上的华人华侨多数是通过校友会、校内中国学生学者协会举办的联谊活动、校外实习、以及社交网站等。
为什么海外华人华侨倾向于中国同胞呢?大家别忘了,“小留学生”还只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条件突飞猛涨下才风靡的产物。上个世纪末甚至本世纪初到海外求学和发展的华人多数是大学或以后,甚至成年后积累了一定资本才出国的,属于那部分非常中国的华人。
即便这些人如今事业有成,身份调整,可是情感需要上还是渴望那份浓浓的乡情;何况很多人并没有融入海外的社会社团,甚至语言都没有完全过关。这些小有成就、或者大有作为的海外华人有资本和意愿用自己的阅历、财力、身份来平衡和换取中国留学生的年龄、相貌和经历单纯的优势。
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海外华人华侨的生活和事业已经平稳,年龄又到了一定高度,他们开始渴望归属感和稳定的家庭生活,也希望有家人和孩子相伴左右;所以他们多数是以婚姻为目的恋爱的。
相应的,由于这些华人华侨比较不愿意或者不可能返回中国发展,所以对他们感兴趣的中国学生多数是抱着留在海外当地的意愿开始交往的。虽然凡事不绝对,这个模式下的组合一般是“男财女貌”或者“女财男貌”。
我认识几个颜值较高(这个考核标准在此恋爱模式里至关重要)的中国女生分别嫁给美国有点小财,年长几岁的美籍华人(财富和年龄的浮动方向一致),各自在短时间内连生2-3子,巩固了自己的家庭和地位;同时不做全职太太,或者保持自己的工作,或者当老板娘帮助先生料理一些生意,不在乎收入多少,关键是保持自己的价值状态。
另一种模式是中国留学生海外求学期间和第三国留学生相恋
这是比较高难度的模式。由于国籍限制,毕业后双方留在留学国家发展的可能性很微弱;由于不同国家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投入不同(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么重视高学历,也很少有家长像中国家长这样恨下血本,大方投入),双方共同继续读书的需求也很难匹配。
那么学生结束学业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何去何从”?是中国学生嫁到第三国完全没有语言文化和社交基础的情况下完全仰仗对方从零开始,还是带着对方回中国帮助他/她从零开始?时间和地域的隔阂往往使爱情在没有走道婚姻之前就逐渐夭折。
其实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对自己的中国情侣死心塌地,且一路跟随到中国发展的例子并不少见。我建议中国留学生把自己的第三国爱侣带回国生活发展,尤其是女生,要有自己坚定的家庭和物质基础,不要盲目为了贪图某些国家的高物质而放弃一切投奔过去。
当然,也有不少外国学生是“不婚主义者”。他们以“恋爱”为名体验生活,享受中国留学生的体贴、单纯、执着、以及钞票。一个在恋爱期间就标榜自己是“不婚主义者”的人实际上是在自己的额头上贴上了“免则声明”,基本上是在说,“我是一个标价不菲的残货,你如果决定买,后果自负!”如果恋爱双方都是“不婚主义者”,那么恭喜你们,你们太般配了!
然而,如果双方意见不统一,希望走进婚姻的一方必须提醒自己及时停止和减少损失。
最令我心疼的是我的一个女学生,和一个帅帅的欧洲男留学生交往一年多了。我一直以为她很幸福,最近听说她特别难过和苦恼,因为男朋友明确告诉她自己是“不婚主义”。还有不到一年她就要毕业了,婚姻无望,自己也不知道是应该回国、努力留在美国发展,还是跟随这个不会给她婚姻的男人回欧洲。
和这个女生要好的其他同学很生气地听说,这个女孩好像被洗脑了一样,居然说“想想也是,婚姻不就是一张纸吗?”的话来。问题在于,如果这是一张对这个女生很重要很有意义的纸,而她的男朋友明确表示不会给她,那么她就应该果断停止这段关系,开始寻找能够给与她所想要承诺的人。
第四种模式就是中国留学生和所在国家的学生或者社会人士恋爱结婚
如果是和自己年龄比较相仿的人恋爱,说明这些中国学生相应的语言、社交能力比较强,性格上相对更加西化一些。比较于很传统很中国式的婚姻模式,这些同学理想中的婚姻和交往是中西合璧甚至偏向于西化的。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渗透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除非是适应能力很强,非常能够融入当地社会,并且自身比较灵活(思想上开化且愿意转化)的人才能驾驭这种婚姻,否则即便步入婚姻殿堂也难以长久保持和谐愉快的家庭关系。
中国留学生和比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人恋爱结婚,可能性就比较多了,很多事情只能用“你懂得”来解释。总体来讲,选择和当地居民恋爱结婚的留学生多数都留在当地了。我认识一个中国女生,美国名校研究生毕业,毕业后曾带着自己的同龄美国男友回中国住了两年,现在两个人是夫妻,回到美国定居工作。
结语
综上看来,中国留学生的海外恋情和婚姻的走向还是有迹可寻的。爱情和婚姻是两个家庭的大事。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众星捧月供养出来的子女能够学业有成,生活美满。缘分来的时候有如山洪海啸,留学生自己一般都能兵来将挡。
如果说中国家长们有什么需要帮忙或者考虑的就是:帮孩子当好参谋,不要为一时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落入功利的婚姻;另外要想清楚,孩子一旦涉足涉外婚姻,可能以后就会聚少离多。这种亲情上的让步和牺牲是很艰难和伟大的,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够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