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学习的一些感想(必看版)
我来英国读计算机硕士学位,历时近三年。现在学习全部结束了,想把自己的一些感想写下来,也许对国内的人了解中国学生在英国的学习情况有一些帮助。
一、课程结构简单
学院开出的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课程有:
数据库系统(Enterprise Database System)
应用中的Object技术(Object Technology InIndustry)
网络系统(Network System and Technology)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
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Groupware)
人工智能系统(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系统工程(Strategic Planning and System Development)
电子商务原理(Principles of Electronic Commence)
课程表中还有几门课,因没有人或很少人选而没有开课。每门课程一般有二至三个教师 共同担任。教学十三周,每周教学二小时(有的为一小时),教师辅导上机一或二小时。每 门课只有一或二个大作业(Assignment)加一个考试。
学生按要求应在二个学期内选学以上课程中的五门,第一学期学三门课程,第二学期是 应用实习(Industrial Placement),第三学期学二门课。我学的五门课程上课和辅导上机 时数为:数据库系统和图像处理:2门课13周,每周4学时(2小时上课,2小时辅导上机)= 104小时;网络系统和人机交互:2门课13周,每周3小时(2小时上课,1小时辅导上机)=78 小时;应用中的Object技术:13周,每周2学时(1小时上课,1小时辅导上机)=26小时, 总共时数为208小时。教师只给大作业一个等级分,不批改。
如果第二学期的应用实习不延期,整个学习时间为20个月。
以学院为范围开设课程,课程学时数少,由学生自由选择规定数目的课程学习,这是很 好的教学组织方式。相比较,中国研究生教育学制长,学的课程多,有些课程与所学的专业 无关,学时数多,总认为学时数越多越好。英语课就占很多学时。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在有了本科毕业相当的基础后,应着重在使用中学习提高。多使用 英语科技资料,多使用Internet,学到的都是用得上的英语。课堂上学的英语,离实用总有 距离,不用就等于浪费。
二、论文过程简单
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始找指导教师,自己选论文题目,作些资料准备工作。第四学期做论 文(约四个月)。论文的整个过程学生只需与导师一人联系。学校另安排的一名教师做评议 员(Assessor)。论文结束时学生要给导师和评议教师演示所作的程序、交一份论文。最后 导师、评议教师和学生按规定安排约为半小时的问答(Viva),导师和评议教师就论文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作答。
论文过程我与导师的见面时间(包括程序演示和最后的答问)总共不过5小时。导师仅在我的论文格式和语言上给过一些的指导,同时给了我一些督促推动。其他学生的情况也都类似。
中国的研究生论文答辩,要组成数人的评委会,请校外的高职称人员当评委,开答辩会,会后大吃一顿。费人力,费财力,费时间。我认为英国的论文过程简单得很。
三、中国学生在英国学费昂贵
计算机硕士学位学习的学费,英国和欧盟的学生为2740英镑。中国学生为6500英镑,是前者的2.37倍。如果学费按学习时间计算:6500英镑/20月(包括实习和假期共约8个月)=325英镑每月,约4200圆人民币每月。如按课程门数和论文计算:6500英镑/6(5门课加1个论文)=1083英镑,约14000圆人民币每门课或论文。所学的内容也没有很特别,学习多是靠学生自己完成。另外一个学生在英国一年的住宿生活费一般都不会少于2500英镑。
四、计算机网络服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极好
学校提供给学生优质方便丰富的网络和图书资料服务。
学生一进校就给一个email地址,一个网络用户名和一定的网上硬盘空间。学生上网是免费的,没有限制的,并随时有机上。软件新,网络速度快。有服务台可供咨询和服务。
图书馆管理计算机化。图书一般借期为一个星期,旧图书借期为三个星期,抢手图书借期有二天、一天、四小时,二小时。如果你在图书管理网上查到你要借的图书已被他人借走,你可候借(Request),一旦此图书还回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就会将此图书在一定时间里保留给你。还书逾期,罚款严且重。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态度始终都是让人愉快。
在英国学习,课堂上了解的是课程的基本内容、范围,学习完全靠自己课外完成。学习中图书馆和网络取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实习
第二学期是应用实习(Industrial Placement),为期半年,但可延长到一年半。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各自找各自的实习单位。英国的企事业单位也都愿意合作,提供给学生实习工作的机会,并付给相当于毕业生一半的工资,一般在每月700至1000英镑,但要交20%左右的工资税。英国政府发给中国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许可证(Work Permit)。
中国学生毕业后想在英国找单位工作就非常困难,英国政府要求用工单位首先考虑在英国和欧盟国家的用此范围之外的技术人员,政府才发给此种工作的工作许可证。对中国学生来说,英国的教育大门敞开着,工作之门关闭着。
六、英语的学习
中国学生来英国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学习提高英语。出国前都认为在英国这百分之百的英语环境下浸泡,英语一定会提高很快。其实不然,其原因有:
1、刚来的学生对生活环境和教学环境什么都不懂,很需要从先来的中国学生中得到帮助和各方面的信息。语言、学习上的困难,与外国人难于融入等等原因都把中国学生联系在一起。
2、中国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压力,多数都挤时间去打工,打工都是在华人餐馆和外卖店,打工信息多从中国学生中得到,打工时多是讲中国话。
3、Internet网上的中文网站的丰富文章,时事新闻吸引了许多学生。台湾问题、入世贸组织问题、中国经济改革和民主进步等等,都是中国学生上网关心阅读的内容。在情绪不好时,中文网站也是常去的地方。
中国学生在国外仍生活在不同程度的中文环境中,在国外不论生活时间的长短,华人都有自己的华人圈。中国人在国外的英语进步程度也是因人而异的。
有经济能力,有机会出国提高英语水平当然好。但中国人从小学生到博士生,到许多在职人员,想学好英语的人数目广大。如果每个想学好英语的人都指望有机会出国,那会有多少人失望。
在英国以来,我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主要途径不是在课堂听讲,也不是与外国人交谈。主要途径是:看电视,听广播,看英文学习资料,上Internet网,使用e-mail。而这些英语学习途径,今天在中国也同样可以具有。中国如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电视,广播转播,Internet)改善国内的英语学习环境,可以让中国人不出国也能学好英语。在英国电视观众可以收到香港的凤凰电视欧洲台,如果中国也从香港、美国、英国选两三个合适的英语电视频道(如CNN)在全国转播,Internet上丰富的英文资料,中国人在国内学习英语的环境同中国人在国外相比也相差不远了。印度、新加坡等国的学生英语程度好,是因为他们国家的英语学习条件好。
七、不通过率高
以下是根据学院今年公布的计算机研究生考试和学位授予的名单做的统计,可作为一个说明。
参加第一学期课程学习的学生59人,其中有问题的学生有23人,占39%。有问题但从名单上看不出问题的大小,有学生一门课有问题,有学生三门课有问题。学校一般都给予学生各种补救的机会。
参加第三学期课程学习的学生68人,其中课程有问题的学生有23人,占34%
参加学位评定的学生72人(可能有几位是上年留下来的),获得Master的48人,其中优秀者6人。获得Diploma的5人,取得Certificate的19人。没有获得Master的占33%。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的不通过率小得多。当然中国高校的学生学习认真勤奋得多,成绩也好得多。
八、英国计算机研究生教育大门敞开
英国的研究生入学不需要入学考试,有本科或相当学历,有兴趣就可申请入学。学语言、文学、地理、工程、计算机的本科生一样可以申请计算机硕士入学资格。不过非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第一学期安排的课程有所不同。入学不讲条件对满足英国人学习计算机的要求,推动信息技术在英国的迅速应用与发展,其作用力是显然的。
中国学生获取中国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资格比获取英国大学的研究生入学资格还困难。在经济越来越不成为主要困难的今天,这将会成为大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本科生来英国读研只要英语过关,而在中国读研要通过英语,数学,政治加上专业课的考试,有些入学考试的知识是无用的。一些学文科的中国学生在英国简单地转专业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如在中国,学文科的本科生想不经过考试学计算机硕士学位,那只是做梦或者是犯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是所谓的精英教育,象是培养一种高等人,学生毕业后的工资、职称、提升都规定要高人一等,有些职位是非研究生文凭不可。而英国的研究生教育象是单一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英国人想学习就有机会学习,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都一样,这也许有全民教育的概念。而中国苦苦寻求读书机会而得不到的人无数。想一想那些年复一年被挤在大学校门之外的高中生;想一想那些有条件读书而被入学条件卡住的成年人;想一想为了通过入学考试一年年复习的重复浪费劳动;中国人求学是多么的困难。
中国高校一二十年的改革,教育制度、手段都没有多大的改进,在教学规模上也远没有满足中国的需要。中国的大学里有很多很多的教师,但开设的课程多、课时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不是调动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手段落后,以黑板板书的方式为主;没有充份利用图书馆和Internet网的资源,这么多教师只能招收有限的学生。
希望中国高校的大门敞开些更敞开些,不要限制自己的下一代学习进步,就象先辈们为了“耕者有其田”那样,让“学者有其位”,让所有愿做学生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