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国留学学习攻略:学着自己思考自己成长
很快,要正式开始上课了!第一天上课的早晨,心情还是小激动的。7点不到就自然醒,想象着今天的课程会是怎样的安排,会有怎样的老师和同学,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可结果呢,真是给了我始料未及的当头一棒。
生活与读书
课程是被安排在下午的,所以我上午本来准备在家慵懒地玩玩电脑,做顿“最后的午餐”,然后再去上课。可是一打开电脑,就发现原来两门课程的阅读书单已经出来了,在显示屏里大摇大摆地招摇,瞬间觉得生命都布满阴霾了。
原来老师需要布置给学生的所有阅读资料和课后作业,都是在一个叫“LEARN”的学校系统里公布。没有人会告诉你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因为在LEARN里,教授已经写清楚一切,然而看不看,理不理,怎么看,怎么理,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这和国内的高等教育还是大有不同的,习惯了教授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强调什么时候交作业的碎碎念,然而在英国,一切都需要自我管理。
从学院级别的入学教育讲座开始,院长就告诉我们,只有你应该对你自己负责,并且还特别对我们这些留学生叮嘱,自己没听清楚不能作为没有完成作业的理由。这意味着,语言不过硬是自己的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教授只管布置任务,且没有义务督促你完成。
当然,如果你向他们提问你不明白的地方,他们还是很欢迎并为你解释的。但前提是,学生要主动去问,这对于比较碍于面子的中国同学,总怕是因为自己没听懂而不敢问,就是极大的杀手锏。面对这种情况,教授通常不会主动帮助和特别宽容。
听着好冷血的样子。但是细想想,教授在整个过程中也没有任何差错,作业布置了,而且通常说得很早,基本每门课在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都会以word文档的书面形式,告知所有学生需要在哪一周教作业,但是具体的论文选题是需要学生在日常阅读中不断去找寻自己喜欢的星星点点,进而扩充到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最终通过更多材料的收集而完成一篇论文。
这个过程和国内不同,英国的学习是从材料中探索方向,在掌握了广泛的材料之后,而拣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论文题目,并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也许是因为在准备阶段看的说法多了,因而写作之中大都会流露出一些个人独有的观点。而在国内读本科时候的我总是先拍拍脑袋想好题目,再反过来到知网里搜集材料,久而久之,我倾向于形成一种不好的习惯,即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为了证明某个事先存在的论点而搜集材料,做学问的顺序反了,便缺少了广泛阅读和发掘兴趣的过程。平心而论,国内的方式是有点僵硬的,不像是真正的学术,这种过于“有的放矢”的写作方式也难以形成学术创新。
昂贵的教材,合590人民币一套
来到英国,还没有真正上课,就已然有了一番思考。午饭时分,我们三个舍友痛苦一算,这么多的阅读材料,看来是一定要买打印机了。匆匆忙忙放下碗筷去街上买了个打印机,回来一通乱装,终于把阅读材料打印出来啦!原来自己过日子的时候,每做成一件小事,都会小有成就感。
拿着第一周的阅读材料,回到自己的屋子坐下来,接着,屋子里只是宁静。还没有做好阅读的准备,阅读就接踵而至了。其实很多东西永远做不好准备,不如开始动手,看一点,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