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真实的爱丁堡大学求学经历:无穷无尽的reading

2015-03-16 作者:杨一然 来源:新东方网

经过开学第一周的洗礼,我对国外的学习生活小有见识。

真心感慨一下,英国教育确实要比国内的教育压力大许多,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读不完的阅读材料。

这学期我只有四门课,这要是在国内来看,简直轻松得不敢想象,每天平均只有两个半小时的上课时间,其他时间全部自由安排。我一开始被这么有爱的课表吓了一跳,心里还惦记着多加几个社团,做做兼职什么的,但是现在有些犹豫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事实上,基本每位老师在每节课课前都会布置3份左右的阅读材料,它们有的是论文,有的是教材的一两个章节,老师会把任务布置得很详尽,但是恰恰布置得越是详细,越说明这些论文是课前必读的准备工作。

而课上的时间,大多是用来讨论的,是用来留给学生提出阅读时各自遇到的困惑并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换句话说,课堂上若是没有提出任何问题,那便是失败的,而发现问题的时间全在课下。

坐拥书城

更有趣的一门课是讲授如何做研究的课程(Research Methods),老师把各种视频录好提前放在网上,这些视频就是课堂,同学们需要在课前把“课”自己上完,即授课时间前置,而上课的时间呢,就是所谓的 workshop,实属百分百纯讨论。

教授把全班分成10人左右的小组,为这10个人配备一名指导老师,带着大家讨论,学生们一定要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当然对于菜鸟级别的同学们来说,相当具有挑战,因为即使是阅读之后,有时候我仍会觉得自己没有问题,不是没有,而是很大程度上我不知道如何提问,如何边阅读边思考。幸运的是,我们的导师很善解人意,她总是可以提示一些思考问题的方向,例如:

你同意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你不同意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令你困惑的地方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

坦白地讲,以往十多年受到的教育使我习惯于去服从书本,默认于课本的权威,而现在完全是一副要和作者辩论的样子,带着批判的眼光读每一句话,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大概就是要在这样的思考中践行吧。尤其是思考我不同意作者的地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时候,想起来就略感头疼。

我的专业是教育学,教授总是希望大家能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或者一些可靠的间接经验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于班里的中国同学有点犯难,因为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本科毕业直接来到英国继续深造。多年象牙塔里的生活让大家少了许多社会气,少了许多批判性,因而思考这些问题还是有点纸上谈兵之嫌。

幸运的是,我在本科阶段已经做过一年多的英语老师,还算有不少实践经验可以参照。

Keep calm and carry on

第一周过得踏实而焦躁,踏实是因为在永无止境的阅读清单面前,自己可以坐在小书桌前,打开小台灯,用手指着教材每一行字,慢吞吞地去理解;焦躁的是当我真的读完却依然发现自己脑袋里充斥着空白,甚至偶尔忘记了文章讲了什么内容,那时候的心情又是焦虑的。

奔跑吧兄弟,海外求学不易,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相关学校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