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只有“极度精英”才能获得录用?
英国政府社会流动和贫困儿童委员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工人家庭的求职者无法晋升到理想职位,或无法加入顶级公司,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公司的“上流程度测试”,测试的一项内容就是口音是否属于上层社会的优雅口音。
此外,高级岗位的在职者多毕业于私立中学,出身中产阶层家庭以上,岗位的阶层固化显现,英国的社会流动性进一步放缓。
普通家庭求职者遭遇“偏见”
瓦妮莎今年35岁,法律专业毕业,取得了合同法和国际法双硕士学历,但她的求职经历并不顺利。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法律等咨询、服务行业遭到严重冲击,从事法律咨询的她同许多同事一起被裁员了。随丈夫去布鲁塞尔工作后,她一边兼职英语辅导,一边做些零散的法律咨询。
2012年她回到英国,希望重新从事法律工作,但发现十分困难。从比利时返回英国的瓦妮莎告诉本报记者,她希望将来自己能开一家小律师事务所,但梦想仍然遥不可及。
在英国,像瓦妮莎这样的求职者,正遭遇着面试考官的“偏见”。
英国政府社会流动和贫困儿童委员会对英国13家顶级法律和金融公司过去4.5万个高级职位招聘结果进行调查,发现招聘者经常依据求职者的口音而非工作能力来决定是否聘用。调查显示,这些高级职位的招聘中确实存在歧视,主导面试的考官往往不喜欢操工薪阶层口音的求职者,而喜欢有着广泛游历经历、操上层优雅口音的求职者,这些求职者往往来自富裕家庭。
主导考官在面试中经常会问求职者度过多少次假,去过哪些地方,会几种语言,考官倾向于寻找那些他们觉得与之背景相当、可以“愉悦”共事的求职者。
上述发现是通过与这些公司的招聘者和求职者进行深度访谈后获得的。其中一位招聘者承认,公司招聘时的确不愿在工人家庭背景的申请简历中仔细筛选,他辩解称这是出于效率考虑:“在沙石中会有钻石吗?也许概率上有,但我们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将其筛选出来?”
另一位招聘者解释称,与身份相似的人共事有助于促进团队融洽,“我可以对你开玩笑,并且你可以理解。我们十分相近,更容易相互理解,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招聘者主观倾向成为许多普通求职者的屏障。
英国政府社会流动和贫困儿童委员会表示,许多出身工人家庭的求职者可能毕业成绩、工作能力等综合表现名列前茅,但仍无法从竞争中胜出,因为雇主可能从一开始就给他们打了低分。
招聘中的歧视行为正在加剧阶层落差。
商业、政治等部门“极度精英化”
除口音、游历经历等成为招聘的衡量标准外,调查还发现,这些顶级公司2/3的高级职位由毕业于私立中学或精英学校的人获得。
在英国,只有7%和4%的学生上得起私立中学和精英学校,全社会约90%的学生接受的是公立中学教育。但来自极富裕家庭的私立中学的学生占据了英国高级岗位的绝大部分。
当记者问起公司是否更倾向招聘有私立中学教育背景的求职者时,瓦妮莎表示:“这是一种资源的考虑,私立中学的学生往往更加富有,有更多的实习、游历经历或者资源。当大学教育变得普及,学位和成绩已经不是考核的主要参考时,其他软性的东西就更被看重。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成绩好,但少了这些经验。”
2014 年,同样由英国政府社会流动和贫困儿童委员会主导的一项调查发现,商业、政治、媒体、公共部门的大部分高级岗位由毕业于私立中学的人掌握。
其中政治领域尤为明显,71%的高级法官、62%的军队高层、57%的下议院专责委员会主席、55%的高级公务员、53%的高级外交官、50%的上议院议员以及45%的公共机构领导人都毕业于私立中学。报告惊呼英国已经“极度精英化”。
英国政府社会流动和贫困儿童委员会主席艾伦·米尔本表示,“这项调查表明,来自工人家庭的年轻人正被系统性地排斥在这些顶层工作之外”,“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但家庭条件欠佳的求职者被排除在好的工作机会之外”。
米尔本还表示,“高级机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俱乐部,他们封闭在狭隘的阶层范围内,对普通民众每日面临的挑战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