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海外生存之惑:工作篇
日前和一青年创业者聊天,他极其苦恼。公司成立快5年了,业务也在不断扩大,但人才流失是他的一大心病。
老板的困惑
公司领导层一直愿意录用刚毕业的留学生,期望可以从娃娃兵开始培养,成长为公司的中流砥柱。然而5年来,员工走马灯似的换,来来去去,有回国的,有跳槽的,总之没有一个人愿意长期为公司服务,一起创业。他叹息自己一番苦心培养,反而成了一个免费“培训学校”,毕业生刚获得实践经验,就拍屁股走人了。
我小心翼翼的问起公司待遇情况。他很自信的说薪资水平在英国华人企业中上水平。那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海外生存之艰难,难以一一倾尽
员工的烦恼
这一边员工们也有倒不完的苦水,海外生存之艰难,难以一一倾尽。
刚刚毕业,怀揣对社会的憧憬,一腔热血加盟新公司,期望可以和老板一起打拼天下。老板也是刚毕业不久的留学生,彼此之间还很投缘。公司也都是留洋的年轻人,气氛活跃,大家做起事来也很有动力,虽然累点,辛苦点,撑撑也就过去了。
可是一年半载过去,问题就变得没那么简单了。首先在工资待遇上,公司新创业,不可能付得起高薪,员工自己也是大学毕业生,哪有底气要高薪。伦敦生活水平高,一个月几百镑,不到1000镑的工资根本不够花。长时间需要家里接济也不是办法,心里难免开始打小算盘了。
其次工作强度大。新公司,一个人干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活是司空见惯的事,人人都被培养成多面手。长时间的加班是常事,出差也少不了。有些人还有业务量的压力,完不成总觉得脸上无光,而且收入也会减少。种种压力积累起来,这又成了一个想走的理由。
再者,人际关系也很头疼。公司高层是青年创业者,如何治理公司如何开发业务也在摸索中,一些制度和管理方式也在改进。也难免有意气用事的时候,比如发脾气,不给下属留情面等等。另外,员工内部之间的斗争也难免,市场小,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你争我斗也不稀奇。
这样消耗下来,每个人内心的天平就向一边倾斜了。待遇不见看涨,工作强度依然大,人事关系复杂,而公司似乎还没有迅速发展壮大的迹象,还要继续留下去么?PSW签证也只有2年,要把这两年奉献在这里?内心似乎不确定。
与此同时国内呼唤的声音不断,父母看着子女在海外吃苦,当然心疼,于是屡屡劝回。经过多番挣扎思量,很多人还是踏上了回国的路。回国,至少可以寻求些稳定,至少还有父母庇护。况且国内发展好,工作机会也多些。虽然海归已经成了海待,不如前些年吃香,但找份正经工作也不会是太难的事。
当然也有另一拨人越挫越勇,努力寻找在英国其他的工作机会。一旦获得跳板,就果断离开了。至于前方会不会更好,要尝试了才知道,趁年轻,再闯闯吧。还有自己另起炉灶,做小生意等等的,也有人在。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此地,异地,总有生存的方式。这段经历,也成了一个“实习”项目,好与不好,都是一段经历,得与失,内心各有一本账。
两难之间
看来双方是各有苦恼。华人公司在海外想崭露头脚本非易事。要熟悉新的文化,社会,要拓展人脉,要创造商机,要应付林林总总的事情,在英国办事制度之复杂,严谨令人头疼。公司方方面面的问题,税务,行政,业务,等等,哪一个都是不可小看的。在国内,好歹有关系,有朋友帮衬,在此地,一切从零开始,其中的艰辛自然不用细说。
谈及敏感问题如薪资,公司本来就是在原始积累期,捉襟见肘也是常发生的事,能做到的就是不拖欠工资,按月发钱。虽然创业者知道“什么价位的工资可以留住什么等级的人才”,但是高薪,暂时只能奢谈。只有一步步的往前走,争取有机会补贴员工。
而在员工方面,没有谁会白白奉献,除非是自己的公司。有前景,有发展,有好的工作条件,谁都想去抢这样的机会。只是英国目前的就业情况实在不能乐观,所以能有一个饭碗捧在手里已是万幸。将就,凑合,当跳板,过渡,这样的心态是不少的;人家砸了大把银子,拿了个洋学历,怎么可以这样打这样不痛快的工?眼高手低的心态也是有的;先混段经历再说,回国求职时至少还有段海外工作的经历可以说。这样的观望心态也是有的。
人说世界上最难调和的是两种关系,雇员和雇主,房客和房东之间,各有各的立场。如此说来,这海外的创业和打工,倒真是成了家家难念的经了。那么,在海外的你有什么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