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爱丁堡大学读TESOL 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2015-10-07 来源:转载

不容忽略的是,出国留学的收获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切粒在爱丁堡生活的一年多时间,常常感受到文化、观念的冲击,甚至产生对人生、对世界的重新认识,我觉得这些才是小海龟们更为珍贵的宝藏。篇章有限,个人视角亦然,但好奇西方文化以及犹豫是否应该出国的童鞋可以用作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哦~

Believe You Are Possible.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

感觉这一点是切粒心态上最最实在的改变。切粒本科期间其实就十分热爱英语学习,也常混迹于图书馆内寻觅有兴趣的书籍。记得有一次看到外研社引进牛津大学出版的语言学系列丛书,顺手借来一本打算拜读。不想几天过去硬着头皮啃了三十几页,就默默把书还了回去,心想这枯燥又困难的书应该一辈子也不会读完一本吧。万万没想到o(╯□╰)o……来到英国第一周,老师就推荐了七八本比之前厚得多的(当然是英文)书,说这些是前四周的必读数目,其他内容可以自己到图书馆补充借阅。

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是怎么完成一个又一个miss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的,也许就是这样,人在没有退路的时候,脑袋里想的就不会是“我能做到吗?”而是“我该怎么做?”有时会调侃说留学就是贱贱地给别人很多很多钱,让别人逼着读完自己因为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但坦诚来说,这种“逼”,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又有多少事存在能不能呢,大多数事情,大概就徘徊在做不做,怎么做,以及能不能坚持做当中。

说到possible,在爱丁堡的一年,切粒森森的感到,anyone is possible in many ways(每个人有各种不同的可能)。比如厨房的姐姐让我切实地看到,不仅外国人可以生了娃还来读研读博,中国姑娘也可以,年龄、性别,在很多时候都不是事儿,心态,毅力才是。说回到切粒自己,其实也算个不折不扣的玩儿货。作为一个二十五六的“大龄女青年”,切粒喜欢画画、喜欢DIY小物件、喜欢唱歌等等,但总觉得唉,可惜小时候都没有学过。

但亲身经历过五六十岁的老奶奶开始学画后来成为著名画家、张曼玉演了N年戏然后决定转行摇滚等等诸多事,你的想法会突然开始转变,没学过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现在开始?于是有一回去伦敦逛艺术馆回来,就买了本DIY明信片开始“作画”,馈赠亲友,世间独有 (# ̄▽ ̄#)。贴“大作”两幅,欢迎入画者前来认领。

注:切粒用绳命发誓两个姑娘本人比画要美,特请原谅切粒酱画牙齿的硬伤o(╯□╰)o……

说到可能性,也忍不住提起切粒酱在爱丁堡唱歌的经历。在切粒还是小切粒的时候,是认真学过几年舞蹈的,长大后就转为喜欢唱歌,但在陌生人面前,是不好意思唱的。但到英国之后,也许是为了挑战自己吧,也许是那边的氛围比较宽容,切粒在认真筹备了两个月后终于成功来到街边卖艺。对,没错,卖艺。如果问我在英国期间最酷的经历,我觉得一定是街边表演。

虽然麻麻说当时粑粑看到我卖艺的照片瞬间泪奔(觉得孩儿在外面怎么苦成这样需要卖艺赚钱呢),但其实国外跟国内情况的确有别——尤其是欧洲,对不知名艺人的态度是极其尊重的。你喜欢表演,我喜欢看,那我就会认认真真停下来观看你的表演,诚心的给你鼓鼓掌,如果兜里有零钱,就给你放几枚硬币(而不太会是可怜你给你扔点吃饭钱的心情)。我还能记得跟搭档小哥弹唱coldplay的歌,一个喝的摇摇晃晃的大哥走过来说,诶,再给唱首coldplay呗。还记得一曲弹罢三只小豆丁站了一排给我们鼓掌。当然也记得当我唱起汉语歌,中国超市阿姨走过来默默扔了5胖子……

每一个瞬间,都觉得满足感爆棚呢!所以切粒也一直梦想着,未来有那么个夏天,能再约上小伙伴,回到Royal Mile去,肆意地enjoy一个月,去唱歌给别人听,也听别人唱。何尝不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呢?

图为切粒跟吉他小哥Liou卖力表演。去过爱丁堡的孩纸们一定能认出这条街吧~

图为我们的“收入”——小哥后来开玩笑说,怎么不早点找我表演捏~

总结一句,不管别人怎么说,也别管过去自己怎么想,没有人能阻挡你,如果你真的足够想要做好一件事。

Respect Others' Possibilities . 尊重别人的可能性。

其实这一条,存在着与上一条的必然联系。人与人之间,相互而已。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很自然的想要回报别人,社会的和谐和包容皆源于此。

12年夏天第一次踏上大不列颠的土地时,伦敦奥运刚刚结束,街边广告、地铁广播还循环播放着奥运赛场的精彩瞬间。也许大家觉得那有什么稀奇,每个国家不都如此?可是,神奇的硬果仁就是很特别,他们不那么关注又有谁给大英增添了一枚金牌,相比之下,他们更关注哪些特奥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奥运,突破了自己。

结尾处傲娇满满得表示We held the best Special Olympic Games in history.(我们举办了史上最牛的特奥会~)那时候,切粒酱还是初踏大不列颠的小土鳖,没见过什么世面,只是小小的惊讶于硬果仁关注的点。后来的一年多时间,才渐渐发现对于有各种特殊需求的人群,硬果仁的体贴照顾是多么到位,而这种体贴,又是多么值得令人骄傲。在硬果生活过的童鞋一定都曾经历过,有点残疾的童鞋卧室比你宽敞,卫生间比你舒适(当然以上两点国内也有进步),图书馆有特殊通道特殊房间,而这些所有的“特殊通道”甚至不被叫做 “for disabled(残疾人用)”而叫做“accessible room(便捷房间)”。这

些细微之处让你能感觉到尊重,感觉到关爱,让你觉得在这个国家生而为一个特殊群体,生活也许会更艰辛,成功也许会来的慢一点,但是没关系,你并不是负担,只要再努力一点,只要再久一点,成功也总是会来的。

这种感受在切粒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得到了升华。爱大的毕业典礼在医学院极富古典艺术美感的McEwan Hall(麦克尤恩大厅)举行,有唱诗班精心准备的表演,有院长轻拍每一位毕业生的脑袋意为 set you free from all the books and papers(将你从无尽的书本与论文中释放出来),庄严又富有趣味。典礼不仅有主持,更有手语小哥全称解“说”,如下图。

Moray 那一场,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位同学被叫到名字后,走上小舞台的时候步伐有些缓慢。仔细看去才发现这位同学患有小儿麻痹症。在他有些费力地走到院长面前那十几秒时间,全场屏住呼吸,仿佛时间在那一刻冻结,直到院长递上学位,表示祝贺,全场报以最最热烈、最长时间的掌声……就是那短短的十几秒钟,我相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过去的一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多少汗水,多少不眠之夜,多少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所以我们能够想象,或者说,无法想象,对于生活不方便的同学而言,这样的一年又意味着什么。我相信他自己的努力会是这当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但我也深知,这个社会的包容、理解、与支持,也是这些同学实现自己理想或不可缺的要素!

切粒不想太过苛责国内的现状。只请大家想象一下,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你跟随爸妈,或约上三两好友外出郊游,一出门遇见隔壁坐轮椅的同龄小哥时,你的直观反映会是“唉,真可怜!”还是“嗨,早上好啊”?答案恐怕很显然。前者其实有一种怜悯的心态,但后者却蕴含了对每生命更厚重的尊重。当我们对待“残障人士”不再仅仅是一份可怜,而是认为他们跟我们一样的理所当然,那时候才恰恰说明这一特殊人群在我们周围是抬起头来做人的。这背后实则需要我们更多的包容与关怀,但是却反应了一种文明的更高要求。切粒觉得很感激,这种心态是大不列颠给我的。尤其做了大学老师之后,自己班里出现的“特殊学生”,假如换成过去,我可能会选择对他们更加宽容(或者说降低要求),可能不自觉间反而扼杀了一些可能性。但现在的我会同样的去要求他们,也许会更耐心些,给他们多一点点时间,但是我知道,即使慢慢走,坚持下去也会走得远一些。

学会利用资源,建立与外界的联系——聊聊切粒酱的志愿者体验。

出国前一直以为中国是典型的“人情国家”,真的出去了,发现介个世界都是差不多滴……英国的学校社团、工作,各种小圈子都偏爱会social的人群。简单说,公司除了要你能做事,也喜欢能跟现有职员愉快相处的人选。这里重点推荐一个TESOL专业可以利用的资源——school visit。

说到这,喜欢外国小豆丁的童鞋,想体验当地教育、文化生活的童鞋,以及有意留下从事教育行业的童鞋可以额外关注哦O(∩_∩)O。国外对于孩子安全、隐私的关注度极高,即使要做volunteer(免费的志愿工作),但凡与小孩子接触,理论上都要经过严格审查,拿到一份(切粒真的忘记叫什么的)书面文件。这一文件申请过程可谓漫长,切粒12年十月就递交了申请,但拿到文件时课程已临近结束。那该怎么办?Moray House童鞋们的福利来了!由于学校每年会在课程内安排当地学校的参观活动,这次仅有一天的活动就是你们跟学校建立联系的绝好机会。

图为切粒&Echo跟Oxgangs校长合影

图为切粒&Echo跟一群小朋友合影(在英国为保护孩子安全通常是不允许拍学生正脸的,这是校长特许留下的珍贵纪念)

切粒酱是12年十月莫雷安排参观学校时第一次前往当地小学Oxgangs。第一节课被随机安排在学校下属的nursery(幼儿班),第一眼就被眼前超级无敌可爱的小豆丁萌化了……于是一下课就找到nursery负责老师,强烈要求今后到那里帮忙。老师表示很欢迎,因为有爱大作“中介”,他们对我也很信任。就这样,切粒酱开始了白天上课读书,晚上读书论文,每周四个半天搭公交做志愿者的“僧活”,Echo也一度参与其中。那么,在学校当志愿者有什么好处?

有,一是语言上的进步。倒不是因为跟小豆丁交流——学过语言学的童鞋知道,三岁左右的豆丁还处在几个字任意蹦阶段——是跟老师,有时跟家长的交流。我们课堂、讨论所用的大多是 academic English(学术英语),这也是很多孩子出国后发现很难加入当地人聊天的原因,生活用语,我们不会。而这段长达半年的志愿者生活,教会了切粒很多当地的英语表达,差一点让切粒练出一嘴苏格兰味儿(偷笑)。

第二,跟豆丁们相处,会让你的心变得柔软,能量满满。并不是没有那样的时候,切粒连滚带爬赶完论文一看表已经凌晨4点,淡然一笑去浴室洗个澡,然后欢乐的奔向前往学校的公交。可是看到小孩子那一刻,就会觉得论文压力神马的都是浮云,握着他们的小手,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好的。不信,有图有真相!

可爱的小天使Leilah

安静的美男子(Echo还记得吗)小Sam。肿么样,你被治愈了没?

第三,别以为你去做志愿者是一种纯粹的付出,你能收获的东西其实很多。切粒觉得在Oxgangs nursery不到一百平的小空间里,受到过许许多多启发。比如培养孩子独立。幼儿园里间食是自己吃的,到户外活动要换衣服,衣服是自己穿的。班里有一只柔柔弱弱的小妹妹,我一去就喜欢问我“Excuse me, Cherry! Can you read a book with me? Can you go there with me?”说完总是自动把小手伸到你手边(内心OS大概是快让我到你碗里去)。这种礼貌又暖心的请求换谁谁能拒绝?但每次我刚想去握她的手,一边的老师总会十分严厉地说一句“No, Emily. I think you can do it yourself.”说完小妹妹就会深思几秒,一个人默默去做自己的事。起初切粒觉得什么老师介么狠心,但后来久了,发现其实越是勇于撒手,孩子就越是习惯独立。这种“狠心”背后,其实蕴藏着大大的智慧。再比如培养孩子的责任心。nursery的孩子一般在3到4岁之间,国外的孩子(少儿时期受到的压力较小)各方面发育偏晚,3到4岁核心任务就是玩,教室里有maths corner(数学角,就是不同颜色珠子串串),art corner(艺术角,玩些手掌画,树叶贴画等游戏),music time(音乐时间,有固定的音乐老师定时跟小朋友互动)等等,很多娃还会一边玩一边流着鼻涕掉裤子。但,就是这些孩子,每天有严格的值班表,上午11点一到就会有负责的孩子摇响铃铛,这时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娃们会瞬间从自己的小世界醒来,飞速把自己眼前的小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第一次见这个阵势,切粒受到了森森的震撼,也暗自下定决心:如果未来有了小切粒(偷笑),也要把她培养成独立负责的好少年!

最后,如果未来有意从事教育行业,在当地学校的经验本身就是很好的reference。如果能在volunteer过程中给老师、学校留下好印象,为你写封推荐信美言几句,那自然就更好咯~给个小小的tip:希望能在学校做志愿者的童鞋,切粒个人更为推荐选择小学!一是小学更多活动在我们能力范围之内,切实能够帮上忙;二是中学以后硬国孩纸并不是很好handle,你们懂的……所以留在小学帮忙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哦。

后记

林林总总写很多,与其说是TESOL教会我的,更贴切来讲应该是一年多的留英生活赋予我的。这一年多收获的,远不是一两篇文章足以概括。总而言之,觉得留学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更稳重(在任何情况都能keep calm嘛),更自信,更懂得包容,切粒表示很感恩。而“国外到底有没有那么好”,可能真的要大家自己去体会哦~就这样,切粒真的爱你们哦!

相关学校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