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硕士亲历伦敦市长选举
李亿与两位伦敦市长竞选人直接接触,感觉现任市长Boris(左)诙谐健谈毫无架子,前任市长Livingstone 和蔼可亲非常友善。
世界上哪一个城市的竞选会允许其他国家公民参与?世界上哪一个城市的竞选网站会使用多达17种语言?世界哪一个城市的竞选会在其主办奥运2个月前,引起全球关注?答案有一个:伦敦。
2012年伦敦市长竞选规定只要年满18岁的联合王国,英联邦或者欧盟在伦敦居住的公民都可以申请参加市长竞选。一个国家的首都竞选竟然有如此“全球性”的参与,实为罕见。
在今年竞选的官方网站提供多达17种的语言服务,单是中文就包括繁体和简体。最有趣的是三位市长候选人还开通了各自的新浪微博来扩大在华人区的影响力。
此次选举结束再过2个月就是夏季奥运会,对伦敦来说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会。
伦敦市长竞选开始于2000年,在12年的时间里发展成具有这种广泛参与的规模,让人惊叹伦敦的世界影响力。
我也幸运地经历了这场举世瞩目的市长选举。
我和两位市长
第一次知道现任市长Boris是在网络视频中听到了雄健浑厚的发音和幽默风趣的演讲。第一次见到他是他来伦敦大学参加有关自己新书的访谈。诙谐健谈而毫无架子,完全改变我对政客的固有印象。
第一次了解到前任市长Livingstone是他向伦敦中心区征收堵车费来治理交通拥堵问题,让人耳目一新,饱受争议但是效果显著。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他是他做客伦敦大学学生会,为自己竞选做演说。同学们和我就在学生会大楼一楼的咖啡厅围着他就座。他站起来就是一篇慷慨激昂的竞选演说。虽然没有Boris那么搞笑,不过这位大叔似乎更加和蔼可亲。活动结束,我正好和他同路,看着他和助手就两个人直接坐地铁离开,一时十分错愕。
虽然我旁听两位市长演说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攻击对方的政策主张,不过他们都对任何民众,即使我这样的亚裔留学生都特别友善。让我感到自己也是伦敦人(Londoners)的一员,为在伦敦生活学习感到幸运,更为伦敦的多元和包容感到自豪。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真诚让人感到参选不仅是为了自身的政治前途,还希望能让伦敦更加美好。
志愿竞选团队
Boris与竞选团队的志愿者合影。
前段时间,几位英国朋友还一起邀请我参加Boris竞选团队的志愿活动。Boris团队租了一辆竞选大巴,其实就是二手的伦敦双层巴士。Boris骑着自行车来到车站和我们汇合。然后大家十几个人围着他,他热情地和大家握手合影,真诚地感谢大家来帮助他的团队。接着,市长和我们一起坐着大巴在伦敦中心转了一圈,市长就坐在我们中间,和我们谈笑风生,也不时抱怨伦敦的天气。
我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无论种族,宗教,国籍,他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大巴最后开到伦敦的郊区,在那里,我们被分成很多小组,分头给当地的选民发放材料,并和选民进行一些交流。我们一行见到各式各样的郊区别墅和花园,也遇到形形色色的选民,当然还有他们家里各种可爱的宠物。选民最关心的议题就是:就业,治安,交通,税收和环境。
志愿工作不长,5个小时左右,也不很累,像是在郊区散步和选民交谈。中午团队还提供点心饮料给我们。下午我们参观当地一个保守党分部,是一栋很普通的小房子。一位主管欢迎我们到来,并向我们介绍这部分选区的情况。最有英国特色的是,在我们结束志愿工作返回伦敦中心之前,主管请我们所有人到隔壁的酒吧小酌一杯。
志愿工作看似简单,但收获丰富,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亲身体验了一次英国的选举文化。
亲历市长选举
伦敦市长选举犹如马拉松,一年前就开始酝酿和准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其有影响的国际性,参与的多样性,还有这个过程让人感到的这座城市巨大的包容性。这除了因为伦敦本身就形成的国际地位,还有制度设计和宣传公关上充分尊重在伦敦多元化的居民构成。
伦敦大学学生宿舍楼下的投票站
大多数的投票站都在伦敦住宅区。其中一个就在我们伦敦大学学生宿舍楼下,我从房间步行2分钟就抵达。路边一间很普通的房间,外部贴着Polling Station(投票站)的标志。进入大厅,先进行登记,然后在一个隔间里面填写选票。
房间里面有很多有关此次选举的信息。比如这次选举不仅是伦敦市长选举,还包括伦敦市议会(London Assembly)和区议会的选举。市长选举有6位候选人,其中1位是独立候选人,剩下为党派候选人。市议会是选举党派,区议会是选举代表。
投票站很普通,也特别干净,秩序井然,没有任何的拥挤。每当有人进来,工作人员都会说:你好,欢迎。当有人离开,工作人员都会说谢谢,再见。即使我不能投票,工作人员还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
我感觉规模盛大的伦敦市长选举,具体到每一个选举站并没有那么多造势和热闹,而是异常平静自然,温馨礼貌。也许民众对于选举已经习以为常。再者,在经济复苏缓慢的当下,无论是组织竞选还是竞选团队的预算都特别紧张,特别是对于竞选团队来说,资金的来源不少是来自选民的捐赠,还有志愿者无偿的付出,整个竞选没有给人铺张浪费的印象。
并不是伦敦没有钱,据知伦敦年人均GDP近47400美元,位居全球第五,而是制度上的限制,纳税人的钱和选民的捐赠一分一厘都要善用。这就像之前我到英国国会旁听首相问答(Prime Minister Question),在国会和上议院议员们用餐时候,议员们和我一样全部自掏腰包支付自助餐费用。
结果体现民意
最终,Boris如愿连任伦敦市长,印证了一句老话“Never swap horses crossing a stream(别在过河的时候换马)”。奥运在即,市长连任有利于相关政策实施的连贯性。
不过与此同时,5月3日的竞选不仅是在伦敦,而是在英国全国性的地方选举(Local Election),从选举结果的全国范围来看,反对党工党明显领先于执政党保守党。这反映当前失业率居高不下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都令民意对执政党有所失望,而也侧面说明Boris(保守党)一枝独秀在伦敦的获胜归功其政绩和个人魅力。
从小到大,我亲身经历过最盛大的选举就是班级选举了。来到伦敦后,不仅见到市长,参加竞选团队,如今还见证了2012年伦敦市长选举。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给了我太多不可思议的经历。谢谢你,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