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英式下午茶探秘
现在是一个90后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地的时代。爱闯爱写的大一学生朱洁,飘洋过海到英国,成为这留学军团中的一员,向大家讲述逐渐展开的新生活。—编者
前些日子,我和朋友去了历史悠久且盛名远播的福特南·梅森(Fortnum & Mason)百货公司,在顶楼的圣詹姆斯餐厅(St James’s Restaurant)品尝了英式下午茶。
我和朋友在历史悠久的福特南•梅森(Fortnum & Mason)百货公司的顶楼品尝了英式下午茶。
这家著名餐厅的陈设与服务果然不同凡响。薄荷绿的餐具、古色古香的桌椅,服务员轻声细语、举止优雅,穿着整洁的小礼服穿梭在各张桌子之间。
我原本在脑中设想,优雅的下午茶餐厅,或许是咖啡馆的风格,人们在压低了的灯光下、压低了声音交谈。让我颇为惊奇的是,餐厅给人很明媚的感觉,灯光充足明亮、有不经压制的爽朗笑声。英国人的下午茶,似乎要的是把阳光和欢声笑语留住,用甜点、暖茶和密友,延迟冬日过早到来的漫长黑夜。
我和朋友各点了一份下午茶套餐。很快,俊朗的意大利服务生将茶点送了上来。点心陈列在一个三层的金属架子上。第一层是颜色艳丽、或酸或甜的小蛋糕,第二层是味道恬淡的司康饼(scone),第三层是咸的三文鱼、手指三明治。另一个架子上盛着奶油和果酱,供调味用。甜甜咸咸的香气旋绕在唇边,其中有微妙的不同,交织起来,是名副其实的美味,仿佛幸福在空气中歌唱。
配着点心的,是我们一人一壶茶:崇尚经典的朋友要了伯爵红茶;期望在冬日找寻一份浪漫的我则点了老上海玫瑰茶。热气氤氲,透着靠得住的温暖。
茶壶之外,还有各种没怎么见过的茶具,比如盛着奶、糖的小罐、开水壶等等。此外,还有一个铜质小杯,开始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观察了许久,我终于灵光一闪,发现这是盛放滤器(倒茶时过滤茶叶的金属网制小勺)的器具。朋友笑着说我们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只不过,是个西方的大观园呢。
于是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东西方的茶文化。中国乃至亚洲的茶道,论起工序繁杂、论起其中所含哲理,简直将压倒英式茶点压倒。可惜现在的年青一代,又有多少人对它有深入了解?然而环顾餐厅四周,英国客人也是以老者居多,年轻食客大都有着明显亚洲脸孔,想必其中不少正像我和朋友一样,不过是偶进大观园一看,而不会长期逗留。这样想来,东西方茶文化似乎也殊途同归,都是奢侈品,需要靠金钱和闲暇细细喂养。
让人惊喜的是,我们了解到,下午茶套餐不仅茶水无限供应,连三层架子上的各种精美点心,都是可以随意添加的。作为穷学生,来一回这种昂贵的地方实在难得,于是不禁大快朵颐起来。一顿下午茶,从3点吃到5点半,把肚子吃得圆滚滚的。想想那些举办下午茶会的英国古典贵妇淑女的做派,食物只吃沾唇的分量,使自己在舞会上晕倒,然后被梦中情人挽住紧紧束起的细腰—顿时觉得英式下午茶的真谛,果然不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领会的。吃了那么长的时间,聊得话题也不可能一直典雅,于是我们学术地讨论起吃得太多导致的“边际效用递减律”,花痴地讨论起旁边桌子日本帅哥的英语,世俗地讨论起最近各种公司实习申请的截止日期……
一个下午,倒也在甜饼香茶的陪伴下很舒畅地过去了。只是我们没有蜕变成英国名媛,我们还是二十一世纪的好青年,面临着在异国学习生活的压力,只不过趁假期给自己吃一顿好的,另外见识见识气派的生活,以便更有动力地奋斗于红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