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留学,大选择小人生

2018-03-12 作者:uker 来源:转载

文:Selliya

 

时间过的好快,2016年7月,我带着当时13岁半的仔仔和五个箱子,飞到大洋彼岸的旧金山伯克利旁的城市Albany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在这里,我们无亲无友,我的英语烂的很可以,最初幸好得到长辈Phillip教授和一位初识朋友的帮助,落下脚,办妥上学的手续,了解周围的环境,然后开始一天一天,独自面对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

 

仔仔在国内上完了初一,从幼儿园到初中,他的小伙伴都是极其优秀的。仔仔的特点是活跃,善良,爱看书(杂书),知识面较广,爱好也比较广泛,善于和人打交道,学习效率和效果当时来说不太理想(这和我们做父母的不无关系)。

 

 


出来留学是我们家庭的决定,从了解情况到签证是两个多月,接着准备出发,来前的一个月我才正式辞职,总共半年的时间。现在是18年3月,前几天,我跟仔仔爸爸通电话,告诉他,仔仔说暑假想单独选些课上,又说让我可以早点回去,因为他知道我惦记姥爷,惦记他爸爸,说到这些时不禁凝噎。

 

出来上学,到底会培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爸爸有爸爸在生活和教育距离太远所承受的压力;妈妈面对的是陌生环境下生活以及自己学习的压力,和不熟悉的体系及教育责任上的压力。

 

当时间一点点过去,那个之前总在老师和家长要求下学习,目标不明朗,态度不那么积极的男孩,能够自己主动找课程,联系学校和校外陌生的老师,补短板提优势;操心着每天的日常学习和课外活动安排、每学期的课程选择。每天叽叽喳喳说学校同学的事,拿到得意的成绩或是不理想的成绩都咋咋呼呼的跟我们说……。那一天,我突然有了可以松口气的感觉。

 

 


我跟姥爷通电话,说了一通仔仔最近的状况。学习成绩不错,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抗挫折能力不错。知识面很广。一直参加学校乐队。参加高尔夫球队,第一次下场就打了很好的成绩。还尝试注册国内电子分享网站,对感兴趣的话题写稿投稿,等等。然后我让仔仔猜一下,姥爷对他最夸奖的地方是什么?仔仔说不知道。我告诉他,姥爷说知道仔仔面对问题自己肯动脑筋想办法,特别好。

 

姥爷当时在电话里也说,这只是个14、5岁的孩子啊,可以这样处理事情了!姥爷是60年代大学生,中庸的知识分子,14岁跟着他哥哥到县城上学。作为长者,他看重的是仔仔选课的过程。

 

仔仔曾为是否选某节课犯难,那节课由相当于班主任的一位老师授课。仔仔想,不选这堂课老师是否会失望,但是他又觉得他需要选其他课程,所以他考虑了一下,想了想该怎么说,然后去跟老师沟通,得到的回答是,老师说,“我觉得你没必要选这堂课了。”如释重负。

 

 


这样简单的例子被拿出来书写,您可能会不解,但是如果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仔仔这一年多面对的是什么,您可能会对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会如此欣慰而多一些理解。

 

很多事都是风轻云淡一句话带过的。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很难设想:需要玩伴的年纪被放到陌生的人种环境,去独自开拓新的社交圈的困难;语言不好,青春期的年纪会不会被排挤,每一天都会发生什么故事?学业上怎么建立自信?怎么开展社会活动、体育等等要求?完全陌生的教育体系,技术失误导致的损失,甩甩头,甩的过去吗?

 

而终于,仔仔,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无须再担心他。

 

 


我自己也在上学,从语言学校到社区大学,接触的是16岁以上的中国孩子;而仔仔刚到美国时读8年级也就是初中,现在是9年级也就是高一;我们居住的城市紧邻伯克利大学,接触不少中国来的交换学生、博士、博后以及访问学者。可以说我们接触的人们涵盖了主要的教育阶段。

 

面对留学那么大的话题,如果你想让孩子能顺利过渡,顺利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我来找一个切入点,问一问,您花了多长时间为孩子留学做准备?一年?两年?或是四年、五年?

 

 


为什么小留学生较之本科或以上出来留学的孩子面临的困难,发生的问题会更多?显然,因为他们还不成熟,他们在思想和生活、学习能力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发展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在您的身边会少很多问题?因为有您的指导。那么距离是您做指导的巨大弊端吗?好像也不是。

 

那么到底该怎么解决小留学生对留学的不适应并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我问,您们为孩子留学花了多长时间做准备?我希望听到的答案是“从出生开始”。你会说“这是不可能的,这是疯狂的想法。”哈哈,我承认这确实有问题,而关键这个命题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该如何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全人格的人。

 

 


如果你朝着这个方向做,那么我相信你的孩子足以应对他成长的每个阶段发生的问题,留学也就仅止是人生中可能出现的一个命题而已;如果你朝着这个方向实践着,那么你也不会因为距离等原因觉得无法实现教育的责任。

 

所以,面对留学,应该像面对成长中任何一个问题一样去考虑。

 

那么你都为他的成长做了些什么准备呢?只是会学习远远不够,甚至很多孩子出现的问题就是因为关注学习太多,而生活能力缺乏。如果你只是去培养一个好学生,那您更像他的老师。作为父母,难道不应该更多的关注怎么培养一个人吗?

 

 


作为人,他应该诚实、善良。这样他会在路上结交到更多善意的人们。

 

作为人,他应该勤奋。这样他才会知道付出,并且尝到回报的甜味。

 

作为人,他应该勇敢,也尝过挫折。这样才不会被困难压倒。

 

作为人,他应该有满满的好奇心,这才不会可惜了自己的人生和美国丰富的教育及社会资源。

 

 


而这个人,是你的孩子,你还应该让他能够和你很好的沟通,知道尊重、体贴你,感谢父母。这样不管走多远,他都是你的孩子,你的教育落在他耳朵里,会被他放在心里。

 

如此这般,留学的问题还是大问题吗?如此说来,难道不是从一出生就在培养一个可以留学,也可以承担任何选择的“人”吗?

 

 


但其实我们知道,只是有上面罗列的品德特点还远远不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应该有发现问题,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等等的能力。任重而道远。那么怎么办呢?只有当生活成了孩子成长的源泉,每天的耳濡目染替代了说教,这样,孩子为人生的准备才会更流畅而顺理成章。

 

十几岁青春期的孩子,对待说教大概都会关闭半个耳朵。但是他的知觉会看到他的父母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举例来说,虽然离得远,但是接触过仔仔的都知道他崇拜爸爸,爸爸百般好。虽然在我看来这个中年男人确实上进、踏实、有能力,但是应该不足以遮蔽住光芒四射的妈妈嘛。可是爸爸总是用他的方式和仔仔聊天,说例子,说生活。难怪他总看到爸爸的好,反过来更深刻地感受着妈妈对他的唠叨。

 

 


说了很多人生大道理,我们这些绝大多数的一生一次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在学习和成长。我们犯错误,我们走弯路,我们的选择未必正确。但是只要彼此可以交流,有信任,有共同的方向,那么未来的路总是光明的。

 

共勉!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