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英伦:不可小视的雅思考试
留学英伦:不可小本周上完了在LSE的全部lecture部分,接下来的时间只有考试和论文。一直有网友留言询问我当年申请LSE的过程。翻一翻之前的文章,发现还真是没有提过申请的过程和细节,在这里重温一次,给准备留英的同学们提供一些线索。
时间过得很快,从收到offer至今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了。我的留学第一步从考雅思开始。因为紧张的工作让专心复习英语成为一种奢望,下班回家之后只想抓紧时间平躺休息,尽管也制定过一天做一套模拟题的计划,却从没有实现过。我的复习是刮骨式的,一旦有了时间我会连续一晚上做完剑5、6、7里面的所有听力题;周末两天连续做10套模拟卷阅读;因为时间实在紧迫,写作没有动笔,只是看了一系列模板,就匆匆上战场了,血淋淋的事实证明这个做法大大不可取。第一次雅思考了7分,口语、听力、阅读都是7.5,写作5.5拉了大大的后腿。虽然想再考一次提高申请成功率,但工作的人时间总是不由己,只好豁出去赌一赌了。
接下来开始申请的实际操作过程,最关键的材料当然是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写个人陈述的过程中几次几乎掉下眼泪来,因为一直过的都是“战斗式”的人生,从来没有这样的一个机会给自己之前的人生经历做一个总结和提炼。欣慰的是前二十几年还真做了一些值得自己骄傲的事。后来跟现在的同学聊天时发现,他们"打动"招生官的故事虽各式各样,比如有人曾用两个月时间从法国步行到西班牙,有人放弃了一份让人艳羡的新闻官工作到乌干达支教,其核心还是体现了自己的决心、毅力、领导能力、国际视野等等珍贵品质。
推荐信的作者不是社会地位越高越好,而要跟自己的成长紧密相关。我分别邀请了本科论文的指导老师,研究生阶段的一位良师益友和工作单位的一位领导帮忙,他们的推荐分别体现了我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和成长经历。然后我又分别到本科和研究生学校开了成绩证明,中英文,一式5份。有人说有些学校可以帮你删除成绩单上较差的两门成绩来提高GPA,但我相信起码国内的211大学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下面的动作就要开始网申,寄材料,叮嘱推荐人在学校指定的网站上传推荐信等等等等。11月初寄出申请,1月24日顺利收到无条件录取通知。
接下来要处理的事情比申请复杂100倍:我的CAS迟迟不到、跑了好几家银行办海外汇款(个人感觉最实惠的做法是学费住宿费那些大宗费用通过电汇到学校账户上或开旅行支票自己带过来,随身带够第一个月的生活费,来了之后立即开一个当地银行账号再委托国内的家人或朋友汇款过来。尽管也有人推荐在国内的跨国银行比如HSBC直接开英国账户等等,但光开户就要交一大笔手续费,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存款在这个户头上面,麻烦至极!!)、复杂的签证准备(8月份申请学生签证的人要做好在签证大厅排一天队的打算)、联系海运公司、终止工作、搬家、跟家人一遍又一遍的解释、argue......到8月初拿到签证时才觉得一切尘埃落定。
9月22日一个人再次出发,当飞机停在伦敦希斯罗机场看到蓝白相间的British Airway的标识时,我都没有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来留学了。直到第二天迎着旭日踏入LSE的大门,心才真正的豁亮起来。
我住在学校的学生公寓,每天乘地铁上学,车程10分钟。LSE除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最大的吸引力是它的国际化环境,学校里70%以上的学生和老师都是"外国人",在这里能听到各式各样的英语,没有人会因为“口音”而受到嘲笑。但词汇量真的是王道,尤其到了seminar讨论发言的时候,你会感到考雅思时背的单词都不浪费。宿舍里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也许是宿舍管理员有意而为,来自同一地区的学生很少被分配到一个flat里,所以每天低头抬头遇见的也都是外国同学。
对一些同学来说,提高英语水平可能是留学目的之一。不过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在国内学好英语再来,否则开学以后因为语言障碍跟不上学习进度是很痛苦挫败的一件事。众所周知,英国是教育强国,1年的硕士课程安排的很紧,尤其在一些知名度高的学校,如果课上不参与讨论,不举手提问,不去老师的office hour,真的很难有所收获。
与中国的学校要求不同,这里的很多essay,presentation是集体作业,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我们中国留学生此时切莫扎堆,做作业的过程比听老师讲课还要关键,是一次更加深入的学习过程。这里所有的essay都要求原创,对"抄袭"这件事绝对零容忍,若你引用了其他人甚至自己其他文章的观点而没有注明出处,绝对会被认为抄袭,不仅不会及格,严重的还会被开除。
记得BBC曾刊登过一篇关于外国人形容英国的三个关键词,大多数中国人都选择了"绅士风度"、"潮湿"和"古老"。其实,我认为形容英国的词应该是"喝酒""社交"和"酒吧"。酒吧文化深入各个阶层,下班就回家的人绝对是loser。平日里,同事朋友之间下班后通常来个quick drink后再回家;每逢周末,就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了。所以,来英国不喝酒就跟英语没学好一样,吃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