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须知:机场怎样“处理”行李?
据悉,未来,机场的行李系统不仅需要面对日益增长的机场吞吐量,还需关注行李是否能安全、及时地送达到旅客手中。
无法想象的过去
在民航业务运营初期,旅客将私家车开到飞机附近,随后自己装载行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随着航空旅行在全世界的普及,这种做法早已成为过去。机械化行李处理系统在机场航站楼落户已达半个世纪之久。
虽然行李处理系统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是,世界各个机场的行李处理自动化水平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一些门户机场的行李处理系统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阶段,一些则号称已经采用了能够代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最新技术。
去年,乘坐飞机出行的全球旅客总人数达28亿人次,预计这个数字在2030年还将翻一番,达到59亿人次。
旅客人数的增加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行李需要处理。如何提高行李处理系统的效率和运送准确率已经引起了业界人士普遍的关注。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行李处理系统都经过了一系列的升级和改造。
将行李系统和值机柜台连在一起,可谓行李处理系统经历的第一次重要技术变革。
但标签信息仍需人工读取,行李堆放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序。而出于安全性考虑,现在行李处理系统又引入了安检设备。
通过多年努力,无论是信息的联通还是机器人的使用,均增强了机场的行李处理能力并使处理过程更加标准化。即便如此,现在的行李分拣系统在最后一道工序中仍离不开人力装卸。
可以展望的未来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机场的发展很大一部分要倚靠行李处理系统的发展。在满足运送物品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高运送准确率。
无论是出于保障旅客利益,还是对行业发展来说,行李准确递送都同样重要。
在所有处理不当的行李中,延期到达的数量占85.6%,损坏或被动过手脚的占11.9%,旅客声称被盗或丢失的行李占2.5%。
尽管航空业在行李处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令人高兴的是,新一波科技浪潮已经在业界初显身手,其中乘机出行过程整体化体验为改革助力不小。
此番科技发展的关键词是自助服务。例如登机牌和行李标签均可在家中打印,一般的行李标签包含了行李主人的相关飞行信息。
自助服务的大范围推广使重新配置值机区域成为可能——无需每个航空公司设置各自的值机柜台,只要开辟出为所有航空公司旅客提供服务的公共值机区域即可。
一旦成为现实,机场离岗大厅可释放出大量空间。
这对那些繁忙且苦于无法突破营业面积掣肘的门户机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可以为其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对堆放行李的区域进行改造,机场也能从中受益。业内人士预测如果能用更大的仓储设施处理行李,旅客的离岗时间可缩短45分钟。
对于那些旅客吞吐量巨大的大型航空枢纽来说,有太多行李被堆放在一起等待装载,其中很大一部分行李需要依靠机器人进行处理。
随着行李处理系统技术的不断升级,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未来旅客人数增加,对行李处理系统进行升级的终点也该放在正确率上,而不是处理的数量上。
终极模型初露峥嵘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旅客需求重点的改变,行李处理系统的终极模型也在不断变化中。但系统灵活性极有可能是发展中不变的主题。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的终极行李处理系统会是一个全面集成的全球化处理系统,行李能从处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端口进出系统,整个行李的处理流程能够被追踪。
该系统的配套服务包括全部流程的可视化功能。航空公司、机场、地勤人员在任何节点上都能对行李进行定位,甚至掌握物品在运送过程中的资源耗用情况。
在这个全球系统中,安全工作仍是重中之重,但安检只需进行一次。
旅客的行李无论从哪个机场安检后进入系统,旅途中的其他站点和系统都能获取该行李的相关信息,从而避免了再次安检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也许最重要的应该是旅客能够通过手机短信、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客户端接收与行李有关的信息。
旅客会为知道自己的行李确切运送到了那个地方而感到欣慰,尤其是转机的旅客更关心行李是否出现在后续的航班上,最后行李将出现在目的地机场的那条行李转盘上也该有所显示。
全球知名的行李处理系统供应商克瑞斯普兰公司的克里斯托弗·奥夫特林说:
“无论就机场所关注的旅客的终极体验来说,还是涉及到离港的航班正点率,行李处理系统都显得至关重要。虽然机场对如何给旅客提供优质服务驾轻就熟,但是行李处理和分类的绝对权威还属行李处理系统供应商。”
奥夫特林表示,使用集成系统解耦控制方法,以模块化方式构建行李处理系统是一个新趋势。
他指出,现代行李处理系统由诸如值机区、安检区、未处理行李的存放区和卸载区等功能子系统构成,
“把行李从一个区域移送到另一个区域的过程,就像穿过一扇开启的门并握手的过程。每个行李数据的传送过程有如握手交接,从一个系统被传送至另一个系统。”
模块化系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无论是机场扩建、设施移位,还是安全程序有所变更,都可以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方便机场方面和设备供应商对航空公司的需求作出更快反应。
模块化系统较之前的行李处理系统更易于操作,而且如果设置并联的子系统,该系统就能自动实现冗余。
该系统从设计到安装的时间也较之前的系统有所缩短。一个模块可以不断被复制,这样不仅能降低不成熟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缩短了系统设计到安装前的准备时间。
他的说法对行李处理系统的供应商也一样适用。此外,他还表示:“派出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永久驻扎在机场,能确保系统时刻得到最佳维护且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早期由旅客自行卸载行李的日子与今天的行李分拣系统已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千变万变,今天的行李处理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又回到了航空业最初开始的地方——那就是真正以旅客的需求为第一要务,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使旅客在旅途中真正放下心来,实实在在知道自己的行李正在途中的那个点上。
旅客们与自己行李的距离近了,自然离航空业者的心也就近了。
2012年全球行李准点交付率提高
国际航空电讯集团(SITA)的第九届年度行李报告显示,航空公司2012年处理不当的行李量下降了1.78%,每千名旅客中约有8.83件行李处理不当,低于2011年的8.99件。
长期以来,航班中转过程中的行李转运效率是导致行李交付延误的首要原因。
SITA2012年的行李报告显示,由于航空公司和机场投资开发了提高行李处理效率和行李在机场流通速度的程序和系统,对比2011年,由于中转而造成处理不当的行李的数量在总体中的占比下降了9%。
SITA首席执行官福伟德(FrancescoViolante)表示:“近年来,航空业齐心协力,得益于大量的投资与创新,行李的处理效率明显提高。
过去6年,每千名旅客的处理不当行李率已下降了53.2%,与2007年相比,航空业节省了21亿美元的支出。6年的调研趋势表明,业界在提高行李处理方面的协作取得了成功,旅客和航空公司共同受益。”
处理不当的行李包括被延误、损坏、内物丢失、丢失或盗窃的托运行李。2012年,旅客共报告2604万件处理不当的行李。延误行李占处理不当行李总数的82.9%,低于2011年。损坏或内务丢失的行李占12.9%,另外4.2%为丢失或被盗。
福伟德指出:“有效的行李管理在提高旅客满意度和旅客的整体旅行体验方面至关重要。2016年,全球航空旅客数量预计将超过36亿人次,因此各方必须继续努力提高行李处理的效率。
SITA始终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旨在满足旅客的需求,并确保我们的行业合作伙伴能够使用最高效的行李处理工具。
例如,SITABagSmart可以预警丢失的行李,将处理不当的中转行李数量降低60%,从而防止了因行李问题而导致的航班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