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后多不愿回国"接班" 企业家父母不敢送子出国
近年来,留学几乎成为国内企业家子女的必修课。很多企业家父母希望孩子经过西方教育洗礼,可以回国帮助家族事业再上一个台阶。然而事实上,经过洗礼的孩子很多都不愿再走父母的老路。
记者调查发现,有珠三角企业家甚至因为担心孩子出国后不愿回国继承和发展家族企业,而打消了送子留学的念头。
不愿接管家业留学成了罪魁
已过不惑之年的广东顺德民营企业家麦伟杰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在20年前创业办厂,如今积累出一定规模的财富。自小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他决心让两个儿子都能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是他又有些担心:“在我的朋友圈中,孩子出国以后不愿回来的事情常常发生,我见过太多,十有八九都如此。”有人建议他选择折中做法———送一个留一个,他摇摇头表示:“留下来的那个将来会埋怨我,说我偏爱一方,所以要出去就两人都去,不去就都不去。”最终,由于实在担心自己辛苦大半辈子积累的产业无人继承和发扬,麦先生不得不打消了送子留学的念头。
专家介绍,从她接触的企业家客户来看,很多企业家家长本身学历不高,在生意朋友圈中接触不少高学历、阅历丰富的高素质人群。于是,在商海中练就开阔视野和长远目光的家长出于对公司发展、拓展生意人脉等需求考虑,希望小孩出国接受磨炼打开眼界。然而,出国后的孩子常常不想回国再走父母老路,一些人甚至鄙视起自己的中国国籍。
企业家父母与子女出现冲突的一个极端案例发生在去年11月的江苏苏州。一名23岁的男子砍下了自己的4根手指,以表达他对父母和祖父反复劝说其放弃对动漫的兴趣、全心全意接掌家族企业的愤怒。
专家表示,在她接触的赴海外留学大军中,“富二代”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他们“仰望星空”的愿望很强烈,而“脚踏实地”的成分却不足。
参与家族管理从小培养兴趣
专家分析,“富二代海归”不走父母的老路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其一,孩子留学所读专业与家族企业所处的行业不相符,其专长在家族企业中难以得到发挥,所以孩子出于自身的兴趣选择不继承家族企业;其二,具有留学背景的“富二代”在国外接受了先进的教育,视野会比父母更加开阔,看到了家族企业的局限性,想凭借自身的学识及商业眼光投资其他行业,以求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之前有报道称叶姓“富二代海归”不理会属于造纸行业的家族企业,他本人却看中了养猪业的发展前景,自己当“猪倌”创业,现在年入超过3000万元,说不准其日后事业比父母更有成就。因此,对于“富二代海归”不走父母老路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说是“对的”或者“错的”,有些孩子潜能的发挥和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有些却不一致。
专家同时表示,父母和孩子双方其实可达成妥协实现双赢。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继承家族企业,最好在孩子小时候就培养他对家族企业的感情,以及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在帮助孩子做留学规划时,合理地选择与家族企业相关的专业,孩子学成归国也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企业,把在国外学习到的先进知识和技术用在家族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上,把父母辛苦打下来的事业发展得更旺盛,这样的结果使各方皆大欢喜。
清晰出国目的避免“黄皮白心”
对于出国后价值观改变从而不太理解中国文化和习俗的现象,专家建议,应让孩子从小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避免日后成为黄皮白心的“香蕉仔”。家长要帮助孩子客观看待留学问题:留学不是因为中国“一无是处”或“不适合发展”,而是为了学到更前沿的知识,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以对照东方社会的发展,打开自己的眼界和看待问题的思路。如果有这样的铺垫工作,孩子就会很清晰出国的目的,以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不是被文化落差“冲击”得分不清东西南北,全盘否定东方文化甚至自己的祖国。
专家以自身经历为例称,他14岁便踏上赴加留学之路,迄今已在加拿大生活十多年,可是,他完全没有忘记更不会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他表示留学期间不少同班同学都出身于“富裕家庭”,家有企业。然而,他们出国后发现比自己家富裕的、比自己能力强的大有人在,这些同学在深切感受到“落差”后,性格不再嚣张,做事反而会变得更为沉稳。换句话说,拓宽眼界应帮助克服自身坐井观天式的局限性,和“老子天下第一”的狭隘想法。此时再加以引导,孩子或许更加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和用心,两代人可望取得较好的互谅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