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热潮风起云涌 海归文凭光环却不再
“留学可以使我感受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不仅可以增加阅历,提高见识,对自己的后代教育也会有很大帮助。”一年前,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诺敏到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在中国,这个重视教育的传统国家里,国人有这种看法一点也不稀奇。再加上国内大学扩招后,生源质量和教师质量都有所下滑,这使得国内大学教育美誉度大幅下降,客观上也刺激了家长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需求。
从数据上来看,以前出国留学读研学生较多,现在出国读本科、高中则增长势头强劲,现在读硕士与高中、本科人数已各占50%。
现在都有不少家长咨询小学留学事宜,而更多的学生从高中开始就选择出国留学。同时,不少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也会选择出国留学,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体验生活,提升价值。
与此同时,“留学热”正在从中高收入家庭向中低收入家庭蔓延。
数据显示,2009年以前,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留学生仅有2%,而到了2010年年底,这一比例飙升至34%。留学成本对于寒门家庭而言,已经变成了一个难补的窟窿。
耐人寻味的是,传统留学目的地美国、欧洲等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很多学业有成的留学生无法在国外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回国,而国内近年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使得招聘留学生的职位大幅下滑,双重夹击之下,很多海归成了海待。
纵观来看,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精英留学相比,如今的海外留学经历已经不再引人,随着海外学习成本的攀升与国内求职薪水的低微形成越发鲜明的对比,引发了不少当初倾其一生积蓄送孩子远赴海外求学家庭的思考,这样的一笔投资真的值得吗?
海待现象此起彼伏
对于上个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第一批留学生,一旦“海归”而来,立即就会被荣誉、职场、职位、住宅、汽车等包围起来。
而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今大部分“海归”已经不再被人们贴上精英的标签。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39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5.3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29.53%。
2013年也成为我国历史上归国留学人员最多的一年,而2008年时,当年留学回国人员不足7万人,仅为2013年的两成左右。
留学生的“归国潮”与700多万国内高校毕业生,一起涌向就业市场。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归国的海归中,进入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仅有17.5%。超过七成的海归,最终在私企就业,其中相当数量的海归栖身于小公司。而在全体海归中,对工作满意者不足两成。
据了解,去美国留学,一年学费大概30万元左右,英国25万元,澳大利亚20万元,其它亚洲国家相对较少,一年也需要5-10万元,高费用并没有挡住一些家庭的留学热情,但回国后的就业现状似乎给部分留学生泼了一盆冷水。
此外,由于多年在外,留学生回国后,在人脉资源上也出现了“短路”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海归在日后的职业发展和社交圈的扩展。
而出国留学这场豪赌,除了金钱成本,以及越来越逊色的留学文凭,留学的时间成本也不得不计算在内。
“出去了这么多年,回来一无所有,还不如趁早找个稳定的工作,国内同学大多在单位已有所作为,都在谈论车子、房子、孩子。”如今28岁的张琳从法国留学回来,和同学一比似乎并没有太大优势可言,她觉得,这些年在外面吃的苦,并没有换来更多的回报。
留学文凭光芒不再
归国后的现状似乎预示着,海外学位确保一份高薪工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留学文凭的光芒也暗淡许多。
一些发达国家在大量吸收外国自费留学生,将教育资源商品化,只要花钱就能读,语言都能到当地再重新考。
而国内不少机构也相应搞出不少高价低分的留学项目,例如一些高校开设的2+2课程,这就导致留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在国内难以升学的学生,纷纷选择通过海外留学来获取文凭,自然含金量降低。
同时,他们就读的海外学校也不是一流的。目前,80%-90%的中国人在海外就读的大学,大多数中国人从来没有听说过。
选择出国的学生分两类:一类是学习成绩较好,希望能在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念书的;另一类是成绩较差,在国内读不了好的本科学校,花钱去国外“镀金”的。
而学校的实际教学水平也不容恭维,感觉从复习语言考试开始,到最后拿到文凭,就是一条龙地在赚中国学生的钱。国内读研还要统考,严进宽出,国外只需要拿语言成绩和本科成绩单申请,连‘进’都是宽的。
或许,有人会说,留学不仅仅是为了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海外愉快的经历也是留学生最大的财富。但是,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留学生出国读书是父母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交的学费,对于这一部分群体,不得不考虑留学成本。
留学与就业是两码事。除了一些顶尖名校,一般学校的留学生回来找工作确实很麻烦,他希望家长对孩子出国留学不要盲目,应该有职业规划。想要回国就业顺利些,出国前要根据自身情况,理性规划学习目标和职业,从而选对适合自己的专业。
留学还值不值?
从香港回来,在一家媒体工作的刘欣,月薪4000多元,“和国内的本科生没有多少区别”。
但4000多元的月薪,在海归群体里其实已经不低。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
在海归中,年起薪不足4万元的占36.5%,不足6万元的占67.2%,有77.5%的海归认为其薪资水平比预想中低,38.5%的海归认为薪资比预想低很多,认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期望值的只有1.8%。而同年度,北京市社会平均年工资为69521元。
这样看来,巨大的资金成本,并没有为海归们换来与之相对应的薪水。
事实上,许多留学生出国本意是留在海外工作,但是,事与愿违。目前留学生出国留学大多还是选择商科专业,专业选择比较单一。
但商科专业在国外却是难就业专业,与此同时,不少发达国家技术移民政策逐步收紧,而这也促使大量在当地无法工作和居留的留学毕业者不得不归国。
“当初根本没想明白为什么走,所以,回来才会茫然。当时大家都出国,家长也跟风让我们走,没有人去想着规划职业,规划人生,所以回来有些茫然。”张立民分析回国就业不畅原因。
内蒙古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认为,决定出国留学的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这与学生情况、留学国家、选择的大学和专业、出国留学的时机等都是相关的。出国留学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上,而是有一个长久效果的体现。
“留学值不值,主要看是否学到本事。”大多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外还是有所提高。他建议学生和家长对留学做全面规划,对自己或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海外院校。
在出国留学之前家长需要对学生的性格、习惯有所把握,独立性不强的学生并不适合送出国外,对于这类学生的发展,在国内优于在国外。
而对一些独立性较强,有自己的原则和主见的学生,在针对自身学习状况、学习成绩选择合适的专业后,送到国外读书更为有利。“学生个人的性格和能力是决定他能否就业的重要原因。”
“留学并不是一个‘金饭碗’,没有人留过学就一定会找到工作,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选择,‘海待’这个问题不能算作是问题,能不能找到工作在于自己,而不在于有没有留过学。”
目前就读于美国西雅图社区学院的白雪也赞同这一说法,“我觉得‘海待’与否完全看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跟是否留过学并没有太大关系,在国外好吃懒做的人不在少数。”
“海外留学,如果只算经济账,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划算的,但我想说的是,留学改变了我的一生,即便从经济角度有亏损,但我却收获了更加宝贵的财富。出国留学的最大意义,并不只是用得到多少金钱和成就来衡量,我觉得我能够经历这些,并且懂得了感恩和珍惜,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出国留学如今已渗透到普通中产阶层生活中。
很多年收入不过三四十万元的国人家庭,也一掷百万送孩子出国读书,这使得近年国内留学人数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仿佛并没有受今年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影响。
而耐人寻味的是,与出国的狂热相比,“海归”变“海待”的现象却越来越恶化。因留学不仅需要家长要拿出上百万资金,还意味着孩子的未来或将因留学而发生质变,所以,现在送孩子留学,似乎变成了一场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