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使馆文化处提醒海归就业需要平和心态
英国使馆文化处在其举办的小型专场招聘会上公布了一项“海归”就业综合调查,显示现在有七成海归主动选择回国就业,月薪要求集中在3000至8000元之间。对于期望高回报的部分海归及其家属来说,这份报告略微让人失望——毕竟自费留学是高投入,在海外找不到工作,归国月薪过不了万,何时才能收回成本?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留学生就业趋于理性,至于回报率,并不能以首份工作的月薪盖棺定论。据某知名网站发布的海归就业力调查显示,海归们相比国内同等学历毕业生更易找到工作,职场竞争后劲足,发展空间大。
海归光环褪去 归国就业趋于理性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归国就业,海归潮里也出现了不少“海待”甚至“海参”(海剩)。而找到工作新步入职场的海归们拿到高薪酬和高职位的也为数不多,起薪一般是3000-5000元,薪金要求5000到8000元的占27%,但真能拿到5000—10000元只有15%;进入世界500强和国内科研机构、大型国企的难度越来越大。要知道,海归们几乎都是是本科以上学历,59%是硕士学历。“海带”、“海参”、跌破5000元的月薪让海归的光环慢慢褪去,令许多花了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留学的人哀叹海归的美好时代一去不复返。
留了洋就能在国外工作?回国就能风光无限?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的。
七成海归们主动回国就业,并不是说都在海外找不到工作。归国潮虽有留学国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留学热门国的就业市场都萧条,37%的海归认为国内经济发展迅速,职业发展潜力巨大;另外35%的海归则希望和家人团聚。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陷入金融危机时依然保持高速增长,英国宣布外交重点转向中印,中美高层频繁互访,世界经济中心东移,也佐证了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国内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对于还未从金融危机中复原的西方国家,不管是整体发展环境还是就业市场,中国可谓风景甚好。在越来越多的老外们来中国“掘金”的今天,归国求职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此外,若在留学国求职,我们的语言能力和当地人相比处于劣势,澳洲的某些雇主已经抱怨留学生的语言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再者,中国人更重视亲情,外国的月亮再圆,低了头还不是会思故乡?现在,国内生活条件也和国外差距不大,职业发展空间广阔,又有亲朋好友陪伴,许多海归认为这种生活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在求职过程中,年轻海归们更加理性和务实。他们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缺乏工作经验和海归人才激增的现实环境,不再要求高薪和高职位,不拘泥于企业的规模和知名度,多数人根据自身情况提出用人单位较易接受的薪金要求,愿意到民企打工从普通员工做起,或者干脆自己创业,就职去向也更加多样化。
毕竟,现在的企业更看重工作经验和能力,光环神马的都是浮云,实实在在地工作积累经验,将所学转化为工作能力是青涩的海归们的当务之急。
海归整体就业形势乐观 发展后劲足
花那么多钱和精力留学,归国后就只能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吗?其实与国内同等高学历、同等经验的学生相比,海归们还是占据了明显优势,而且在后续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留学的经历将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处调查显示,海归平均在六个月内获得首份工作,而据另一份海归就业力调查的结果表明,近八成的海归在三个月内找到工作,这一数据高于国内应届毕业生。在薪酬方面,海归的平均起薪是4500元,国内某权威招聘网站发布的国内大学生2009年薪酬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平均在3000元以内。
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海归,调查数据更振奋人心。在国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海归,月薪可以拿到5000-10000,占海归总数的15%;而国内外工作经验都具备,月薪10000-30000的在海归中占两成,更优质的海归月薪可达三万以上。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国内毕业生。
当今社会海外留学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没有工作经历的海归回国后的收入不会像前些年那么高,与国内毕业生差距不大,是正常的。但在3-5年内,他们一般会快速超越没有海外留学经验的职场人士,在职业生涯中更容易晋升到高层行业。
现在国内很多公司都很注重国际化,因此在招聘人才时自然很注重人才的国际化背景。海归人员的就业优势主要集中在外语优势和国际性视野等方面,包括掌握全球领先管理、科技技术,并且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文化差异的包容力等。但刚步入职场时,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这些优势不能很快凸现出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海归们在留学期间所培养的高端素质,比如拥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国际性视野和国际人脉,拥有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沟通的能力和更强的创新能力,更熟悉国际市场操作管理及事务等,将逐步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发挥积极作用,成为职场强有力的助推器。
只需查一查著国内著名企业管理层、科研机构人员的教育背景,就能发现这些社会精英多数都有留学经历。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城市都推出了海外人才引进计划,连日本企业为了拓展海外业务也开始争夺留学生。
留学不是做生意 就业心态要平和
很多家庭都是花了全部积蓄甚至负债让孩子去留学,高投入渴望高回报的心理可以理解。我们也应认识到:留学是一项教育投资,却不是做生意,在计算回报率时,不是简单的支出和收益,不能仅仅以起薪多少、收入高低来衡量,而应综合考量留学对职业发展的长远推动力和对人生产生的积极影响。视野的开阔,独立自信气质的培养,生命的丰富和提升,留学带来的这些无形财富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而这些是产生持久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出国前就有理性规划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就业会顺畅很多;如果又具备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通往高薪高职位的路也会更平坦。如果出国前既没清晰的规划又没工作经验呢?那么在就业时就需要心态平和。
海归在实习经验方面往往不及国内学生扎实和丰富,所以不要期待在刚刚开始职场生涯时就能取得制高点,能拿到高薪,应以取得工作经验、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或行业为主要目标。
外企、合资企业的平台虽然高,但往往竞争激烈,许多民企都在发展壮大阶段,一些政府机构也在转型,急需人才,留学生在其中可能更易施展本领有所作为,也是积累经验的好选择。在不拘泥于企业类型的同时,也要扩大就业选择的地域范围,只盯着一线城市不可取,二三线城市也可以施展拳脚。
百事(中国)人力资源经理金喜康建议,刚刚回国的留学生应该端正心态,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甚至选择低起点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海外学习经历为海归训练出来的素质将在职场竞争中日益显现。
子弹还得飞一会儿,何况高薪高职位呢?想要职位与薪酬齐飞,得做到实力共身价一色。海归们应该更关注如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以及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避免急功近利。当修炼成优质海归的那一天,赚回的将不仅仅是留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