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创业调查:不会与政府打交道是最大劣势
“本土民营企业超越外企成为最受欢迎的就业选择”,中国和全球化智库近日发布了《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随着我国海归人数不断增加,他们就业、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据悉,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达到36.48万,比2013年的35.35万增长了1.13%。至此,中国留学回国累计总人数已达180.96万,占出国留学累计总人数的51.4%。这个数字比2012年上升了十个百分点。
自2015年2月至7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与智联卓聘共同开展了“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共收到913份问卷,其中男性占54.9%,女性占45.1%。对象以80后和90后海归为主。
中西部城市吸引力增加 本土民企超外企
由于语言优势、企业文化等因素,外企一直是海归就业的热门选择。在2014年,有26.6%的海归选择外企,13.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8.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在政府部门和海归创业民营企业的各占2.7%。海归就职的企业以500人以上的中型到大型企业为主。
外企占比保持稳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这说明外企在中国发展的空间放缓,加上我国对外企的政策倾斜不像前几年一样大,所以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加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有36.1%的就业海归选择了本土民营企业,超过外企,而这个数字在2014年是23%。王辉耀认为,本土民营企业超越外企成为最受欢迎的就业选择,与我国“一带一路”政策有密切关系。“现在本土民企是‘走出去’的主力,对人才国际化有着巨大需求,因此吸引人才的力度不断提高”。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省会仍然是海归就业的主要地区。有26.7%的海归选择北京,选择上海和广州的分别为13.2%和5.8%。相比于2012年的41.6%,北京地区吸引海归的能力下降。
中西部城市对海归的吸引力有所增加。其中成都占4.3%,西安占2.6%,武汉占2.1%。东北地区对海归的吸引力下降。在2012年,黑龙江位居海归就业最集中地区的前十名,吉林、辽宁分别居12、13位。三省吸引的海归占当年的4.9%。而在2014年,排名前11的地区没有东北的身影。
王辉耀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中西部城市通过政策层面吸引人才的力度也逐渐加大,对海归是一个新的机遇。北京近年落户难度逐渐增大,通过落户留住真正的人才的导向越来越明显,不是所有海归都能落户,这也可能是海归的考虑因素。
海归就业产业分布较广 金融仍居首
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为14.3%,贸易/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建筑业、互联网分别占7.2%、6.9%、5.5%。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这一产业分布和两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在2012年,金融及相关产业占48.5%,教育位居其次,占9.1%。王辉耀指出,前几年不少教育企业上市,是高速发展期,对人才需求量大。而近几年进入稳定消化阶段,所以对人才的需求量可能有所下降。
近半海归创业者有过失败经历
49.1%的海归创业者表示曾有过失败的经历。有近三成海归认为回国创业的最大劣势是不会与政府打交道,遭遇行政审批阻碍。超过四分之一的创业海归认为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战略制定不当。
在创业阶段,海归创业者最需要获得关于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创业场所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在创业政策需求方面,海归创业者更希望政府能够解决科研资金申请过程限制较多、科研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政策难落实等问题。也有创业者表示政府应该在购买时优先选择海归创业企业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约41.7%的人则表示国家的政策很好,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
有1/3的海归创业者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情况表示满意,41.7%的处于矛盾状态,对事业发展情况无法做判断。有25%的海归创业者对自己的事业表示不满意,其中8.3%的人表示非常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