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引进大量海归 机遇多成留学生回国原因
前不久,国际专业招聘机构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医药行业需要引进大量研发领域的海归人士和国际人才。其中,临床研究经理、生物统计学经理、生物学专员、区域销售经理以及战略营销经理成为该领域需求度最高的职位。
现状:生物医药研发力量三成是海归
近年来,不少医药“海龟”选择上岸,越洋回国,在华夏大地上播洒自己的热情与才干。在今年6月举行的国际生物医药论坛会上,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全国生物医药研发力量有100余万人,其中,30%是近几年从海外归来的精英。
“能够将自己在国外所学的专长、技术化为生产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一种难以表述的成就。”海归刘说。
作为一名医药领域海归,刘在北大、北海道大学和多家美国制药公司有过生物医药开发和研究经验,曾经在美国知名制药公司担任要职。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却选择抛开一切,回国创业,落户湖南长沙。
市场大、机遇多也成为医药领域海归选择回国的重要原因。刘坦言,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自己的创业带来了机遇:“一个湖南相当于好几个欧洲国家市场,况且我有信心制造出好产品,市场自然不是问题。”
良好的政策、国家的支持也吸引着医药界海归回国。“创业之初,公司没有办公的地方,是高新区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帮我协调办公用房,后来又给我派来服务专员,协助我们办理税务申报、工商登记……”刘回忆说。在他看来,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前景:既做科学家 也能成为企业家
如何本土化、尽快融入新环境,成为海归回国后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对医药海归来说更是如此。生物医药行业非常注重创新,且创新对时间节点有较高的要求。
高投入、高风险、回报收益周期长加大了企业立足难度。
而相比于熟悉国内市场、拥有丰富人脉与社会资源的本土创业者,长期生活在国外的海归在融入国内社会环境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人力成本。
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海归精英不仅需要对不同时间段的市场行情保持敏感,更需要拿出过硬的专业本领。
和黄医药总裁是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博士。回国后,她带着自己的的团队,集中精力搞研发,并与知名制药企业展开合作。如今,杜的公司日渐壮大,在医药行业得心应手。
“我和我的团队成员大部分都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有所专长,也有国际大型制药公司工作经验。”
杜说,“丰富的经验和给力的团队让我的事业焕发生机。”经过多年努力,她和她的团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中国医药研发企业与国际制药公司合作模式,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也大大缩短了产业链条。
在谈到国内医药行业人才的现状时,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说:“要从一个科学家变为企业家,必须对整个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管理方面都有完整的掌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快融入国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