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E本科生论:亚裔设计师如何在伦敦初出茅庐?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国际关系本科生朱同学感慨:伦敦是众所周知的时尚天堂,每天都有年轻设计师奔波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一朝做出自己的事业尽心尽力。
小设计师要经历哪些工作环节和挑战?亚裔设计师如何在伦敦初出茅庐?这些求生存、谋突破的小片段,和他们设计的作品一样,充满亮点。
展品的出炉
拍摄时装作品,是服装设计最后的环节之一,却对设计的保留、体现和宣传而言十分重要,也需要外人不知的努力。团队合作在时装界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可见一斑。
星期天清晨六点,伦敦冬日的太阳还在沉睡,伦敦时装学院(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的硕士生蔺和她的团队就已来到伦敦二区的一处酒吧,开始为她毕业设计作品的拍摄进行准备。
酒吧设置古典大气,与时装作品的风格相吻合。年轻的设计师好不容易寻找到这处地方,要赶在酒吧中午开始营业之前结束拍摄。
在这个记录艺术的过程中,整个团队就像一支交响乐队,人人各司其职,每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
设计师正是作曲家,通过时装作品传达时尚理念和实穿价值。一切拍摄活动,都围绕这件作品而进行。
模特像是独奏者,以肢体、表情等为乐器,将时装的内涵凸显出来。正如乐团对经典乐曲的诠释层出不穷,不同模特穿同一件衣服,风格上会有微妙的差别,但都不离设计师初衷。
化妆师、灯光助手等都是尽职的伴奏。主旋律没有伴奏的烘托,就孤掌难鸣,难显气势;离开这些专业人士的帮助,模特就无法让时装呈现出最好、最恰当的一面。
而摄影师则是指挥,在这个环节中的重要性,或许不亚于设计师本人。
从引导模特的发挥,到严格控制时间进程,摄影师要能明了、展现甚至超越设计师的意图,同时也要统筹拍摄现场。
设计师会时不时对摄影师的工作有所建议或纠正,但并会不过分干预,以保证拍摄的顺利进行。
当人们看到最终出炉的时装大片时,一般不会想到,仅仅是拍摄这个环节,就渗透着多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
伦敦的历练
设计师蔺和前来帮忙助阵的好友陈,在拍摄之余接受了采访。
两位都来自中国,分别是清华美术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的本科生,在伦敦时装学院完成了期近两年的硕士学业。
两人都觉得,在伦敦的学习和生活,为她们的设计理论和技术上带来了升华。
硕士毕业设计的作品,从头到尾的操作都由设计师本人完成。个人的不断反思、与导师的探讨、跟模特的试装、到最终的拍摄,设计师不断与他人、环境和自己对话,在妥协中寻求平衡和进步。
导师的专业性、课程的良好设计令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作为时尚大都的伦敦,本身也是灵感的来源。
它是时尚的心脏,无数时装理念从这里起源,信息流通顺畅、新陈代谢迅速。年轻设计师可以及时捕捉第一手时尚信息的新鲜血液,从中汲取到珍贵的养分。
跨国、跨语言的锻炼,也增进了设计师表达的精准、人际交往的自如。
亚裔设计师的未来
两位初养成的设计师,近日都在为拍摄毕业设计作品奔忙。这项任务结束后,一位打算回北京发展、逐渐研发自己的品牌;另一位则希望留在伦敦,进入西方大牌公司,积累工作经验。这对于用功的留学设计师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两种出路。
中国的时装市场有其特殊性,广大而尚未成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带来对现有奢侈大牌的追求;新生品牌的生存和发展相对艰难。
而西方国家签证政策的收紧,也限制了许多非本地设计师在国外的发展。
当然,尽管面对种种挑战,两位年轻设计师看着自己的作品,对未来还是抱有相当积极的态度。带着中国人的天分和勤奋,和伦敦的前沿时尚气息,这一批年轻设计师在国际服装设计的发展天地,想必会越来越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