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电影艺术类专业英国更比美国强 重实践也重理论
据悉,环球影业出品的《速度与激情7》刚上映,各大电影院一票难求。节奏快、场面大、一气呵成,剧情清晰明朗,逻辑不自相矛盾。
对于商业片,尤其是以“车+动作”为载体的商业片来说,可圈可点。那一句“If you die,I die”不经意让人想起You jump,I jump的凄美……
实际上,一部优秀电影的完成,拼的不仅仅是女猪脚的颜值,男猪脚的肌肉,及跌宕起伏的剧情,电影里的画面、灯光、色彩、音乐、镜头运动、景深、剪辑、演员表演、导演风格、故事结构也十分重要。
而且,国外还有专门研究这些电影元素的专业,叫电影艺术。
2015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BAFTA)宣布,自2016年起将启动BAFTA奖学金中国计划,资助中英两国优秀学生研究学习电影、电视以及游戏艺术。
要知道,在此之前,BAFTA的奖学金只针对英国和中国香港的公民;而且,这个奖学金不仅提供在英国学习电影电视专业的学费,还提供一定的生活费用;更重要的是,BAFTA还会推荐业界的精英来指导,并有机会参加相关学习项目和活动。
电影艺术研究 阵地在欧洲
去英国学电影,是很多留学生没有考虑过的问题。说到电影,大家第一个想起的都是美国好莱坞,那个在大洋彼岸喧嚣热闹的电影工厂是现代电影产业的代名词。
但是,电影艺术的研究阵地却是在欧洲。
就像欧洲电影风格和好莱坞大片迥然不同,欧洲的电影教学和美国亦大相径庭。
以英国为例,在英国学习电影的重点是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电影作为一个视听结合的最终成品,其后却深藏着深奥的理论基石。
一部电影里的画面、灯光、色彩、音乐、镜头运动、景深、剪辑、演员表演、导演风格、故事结构……
所有组成电影的元素都是电影研究的对象,每一个元素都有其成因和发展的模式,而电影作为以画面呈现的艺术作品,和所有艺术一样,离不开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的同行。
这就是我们在英国所学习的电影,说文艺点,就像打开一部百科全书,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浓缩着一个时代的精髓;说得直白点,来英国学习电影,不要以为就是扛着机器四处取景,更多的时候需要你面对的是读不完的文章和书籍。
英国电影专业 重实践也重理论
这并不是说英国的电影专业不重视实践操作,而应该说,在实践操作的同时他们更重视理论的积累。
英国电影专业分为几种,Film Studies也就是电影学,顾名思义就是纯粹电影理论方面的研究,不需要拍摄作品,大部分考核以论文来完成。
研究范围涉猎较广,有电影历史和理论批评、亚洲电影、中东电影、欧洲电影、女性电影、科幻电影以及电影产业等相关课程。
还有一些实践类专业,专业的名字在每个学校不尽相同,除了对理论的学习,还开设拍摄、剪辑以及制作的课程。
以东英格利亚大学为例,研究生课程分为电影学(Film Studies)和电影电视创作与实践(Film, Television and Creative Practice),两个专业的必修课为电影学:历史、理论和批评(Film Studies: History Theory, Criticism)。
除此之外,实践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拍摄制作课程。而毕业论文方面,实践专业学生除了要拍摄制作二十分钟的电影,还需要一篇论文来分析自己作品与理论的结合,足见英国院校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
在电影电视拍摄制作方面,英国也有王牌院校。
伦敦电影学院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影院校之一,其开设的专业更为细分,包括剧本写作、表演、导演、摄像、后期剪辑、制片等等,基本上涵括了电影电视的方方面面,而且学校老师的都是名人名家。
这样的院校申请和毕业的难度更大。申请的时候一定要有作品,毕业也需要拍摄相对成熟有自己思想代表性的影片。因为入学门槛高,学校的教学能力强,从这所学院里走出来的人,大部分都是电影电视业界的精英。
另一所颇具代表性的学校是布里斯托大学,这所大学的电影电视制作专业在英国排名靠前,专注于电影制作的过程和技术,对申请的学生有非常高的专业背景要求,实践操作性很强。
值得一提的是,布里斯托大学是少有的如今还坚持让学生用胶片拍摄作品的院校,这种对传统的坚持和对艺术的追求像极了英国人的清傲。
英国电影电视专业名校
位于英国诺里奇,全球前百分之一的精英大学。
从1963年创校至今,东英格利亚大学特别在传媒、文学、艺术人才的培养方面获得杰出成就。
在英国150多所拥有学位授予权的院校排名中,东英格利亚大学的绝大多数学术课程一直位于前20位位,其媒介与艺术学院甚至一度居于全英首位。
始建于1876年,是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第一大城市布里斯托市的一所世界30强顶尖名校,历年最高世界排名为全球第27名,布里斯托大学是全英大学十强之一。
学电影,为什么不去美国?
很多人问我,学电影为什么不去美国?我承认,在商业电影的领域,美国确实是独领风骚。
但对于我来说,电影并不只是单纯的炫技。斯皮尔伯格说过,这世界上最好的和最烂的电影都在好莱坞。这也是我对美国电影的理解。
当电影变为产品,在一个生产线上经过加工生产,填补市场的需求,其商业价值早已盖过了艺术价值。
我并不是否定美国电影的价值,但如果只是学习,我更愿意深入源头,去探索一下电影艺术之所以能够打动心灵的魅力。
在炫酷的技术包装下,更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一个丰满的人物,需要一个优秀的叙述者。
英国的电影学习,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观看电影,更加深入电影的本质,从一个解读者的角度,解读编剧的思想,演员的表演,导演的情感,摄影师的双眼。
而学习这些后,才觉得电影变得有了灵魂,更加丰满。 在英国学习时老师曾教导我们:让每一部电影都变成一次旅程,在观赏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思考历史和文化。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回到国内几个月里,我看了不少国产电影,对于我即将要投入的电影产业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困惑。
困惑的是,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国,却总难看到一部好的电影作品。
我们学习好莱坞高产高效,却忽略了在好莱坞大产量的背后,依然有卡梅隆十年做一部《阿凡达》,那种对艺术价值坚持的同时又不违背市场规律。
真正的艺术是你有价值,我们也看得懂。不过,困惑之时也能看到些许光明,一部《智取威虎山》让一个传统的中国红故事拍出了好莱坞顶级动作大戏的气质。
学习电影,推动中国电影进步,是我们留学海外的电影学生的初衷。正如二百多年前查尔斯·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