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术纳入中考对未来艺术市场格局有哪些影响?

2017-03-16 来源:转载

近日,全国两会召开,会议中对青少年“美育”的讨论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而今年开始,江苏已经陆续试点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音乐、美术考核结果将计入中考总分。

这一政策一旦铺开实施,将对未来艺术市场有着巨大潜在影响。

中外美育机制的差异

在这个话题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对比下中外美育机制的差异。

首先得先考虑美术教育思想的一个根本问题,“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按照美国美术教育家查普曼的研究,西方美术教育在本世纪主要基本目的有三:一是个人愿望的满足,二是文化遗产的传递,三是艺术社会角色的确认。

西方现今的艺术哲学普遍将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合二为一,审美作用则是令其生效的媒介。

但是,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的美术教育,今天的西方艺术哲学都认为,艺术的主要功能是交流作用,即传达与传递作用。

国内的美术教育体制,却还处在早期工业化阶段,表现为对分工的强调和对标准化的专注。

如国内的美术学院大都划分为油画系、国画系、雕型系、版画系,内容是传教专业的技术,当然欧美的美术院校也有类似的划分,但是,更强调各专业的综合。

如凡以绘画为手段的,就叫绘画系;以三维空间为手段的,叫雕塑系;还有以及其他以实践为主的科系。

在以理论为主的科系中,国内似乎只有美术史系或称史论系,但是在西方,至少还有美术治疗系,以及比较美术系等。

再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教育系统体现出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不管将来是否从事艺术行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艺术并参加高考——这就规避了中国“喜欢艺术却在学校学不到”、“学了艺术就只能读艺术”的现象,也很大提高了全民艺术素养;

第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创作艺术品,发展技术的同时还要兼顾学术——这当然比千人一面的素描、色彩要更符合艺术家自由的特质,也避免了学生因忽视创意和理论往“画匠”的方向发展;

第三,作品集、个人简介与面试的存在加大了选拔的复杂程度——这使得学校在录取学生时能够直观且综合地考虑学生与专业的匹配程度,尽量防止出现“不懂也报名”、“不喜欢却被迫报名”等情况。

此外,著名批评家、艺术史学者吕澎表示,西方的美术馆机制非常健全,能够通过众多高水平的展览,帮助学生比较完整地把握艺术史脉络。

对于艺术管理、艺术市场、公共教育等领域而言,西方国家成熟、完整的艺术生态链条,也提供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专业指导。

中国学生鉴赏能力的缺失

而这些差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当下中国人鉴赏能力的缺失,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有那么多人参观艺术展时会露出一副看“天书”的神态,更别说要像国外一样大力推动艺术消费了。

在国外,艺术的普及率很高,不仅艺术馆对学生免费开放,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写生、学习,而这一点是中国所缺失的。

这也致使中国学生的鉴赏力明显不及国外学生。

且不说有多少孩子能够在踏春后画出眼中所见美景,能在美术馆里能欣赏和看懂美术作品的就不多,而能对中国或是西洋美术史有基本了解,对各个朝代的画家说出一二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出了问题。

而导致这一根本性的原因就是艺术史知识的缺失。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很有感触地说:“人类只有在青少年时期接受艺术教育,才能形成健康的艺术观念和欣赏习惯,这种观念和习惯是成年后无法再弥补的。”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的美术教育虽然从幼儿园到中学一直都有,令人遗憾的是,效果却并不理想。

因为主课成绩仍然是考核学校和老师的标准,就很难指望学校能在“主要”学习之外再来关注美术教育,想想当我们学生时代有多少美术音乐课让位予语数外。

直到今年,中考改革正式提上议程,艺术鉴赏能力也终于被重视。

此次改革的内容,对艺术的要求并不是选拔考试,只是基本素质考试。

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说:“只要孩子三年初中上好课就可以了,只要按要求上课,就能够过。”

所以,此次改革更多的是艺术史的普及,让学生能够对艺术有基本的鉴赏水平。

艺术纳入中考将会为未来艺术市场格局带来哪些改变呢?

首先肯定的是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而鉴赏能力的提高对艺术市场发展带来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促进艺术市场的消费,尤其是一级市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提出,“艺术品消费、艺术品收藏和艺术品投资或将成为未来5年的三驾马车,而在后两者总体处于低迷的状态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艺术品消费或许会支撑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转型和结构,改变过去以收藏市场或投资市场为主要属性的状况。”

赵力认为,这种改变会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大众化市场,博览会的交易、画廊的交易会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力量,并且进一步扩张成为市场交易份额的显性表现。

而大众化市场必须是艺术普及后所带来的状态,这就基于下一代学生的艺术教育。

其次,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大众正确分辨艺术的优劣性,排除掉如今艺术品市场价值虚有的泡沫,使市场回归到健康的运作中。

如果说以前艺术品市场价值的评判标准是艺术研究人士、艺术批评家、艺术媒体说的算,那未来这个话语权将会回归到买家手中。

第三,新藏家会越来越多。

可以看到如今许多留学海外的富二代摇身一变都成为了新藏家。

这一类藏家有别于过去的“土豪”。

作为经济改革的第二代受益人,他们通常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往往是在国外),有些甚至在主修商业、金融或其他学科的同时,还学习了艺术史。

比如南京四方美术馆的少东家陆寻,以及在上海投资画廊和创立ART021博览会的周大为。

他们热爱艺术、收藏艺术,并且还从事着艺术相关行业。

他们能很快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产生“艺术性”的判断。

而在未来,中国的艺术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将会有更多这样的新藏家加入到这队伍中来。

此外,鉴赏能力的提高也会使未来美术馆、博物馆的客流量大幅度的提升,且是有意识的在欣赏展览。

全民艺术普及这一点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水平的显著提高,在物质生活的支撑下,精神方向也要有所提升。

中国教育的此次改革,对于美术教育上,对于未来艺术市场的发展,都是一次重要的探索与突破。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