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你以为留学就能赚大钱?呵呵!本科毕业秒变搬运工

2015-07-15

最近,一位学生的父母来访。因为我住在波士顿远郊,他们就包了个车直接开到我家来。进门后略作寒暄,两人就颇为惊讶地谈起送他们来的司机:华裔小伙子,中文不错,波士顿大学毕业,干这行已经两三年,这是一家中国老板开的公司,一小时就给他15美元!

我一下子看出他们惊讶背后的心思:两人正在为儿子的留美而努力。波士顿大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研究性大学排名榜上列第41位,学费将近4.5万美元,加上生活费,一年费用怎么也要6万左右,竞争力相当强,儿子能进去就算谢天谢地了。如果幸运地被录取,四年投资将近150万人民币,出来就当这么个司机?要是这样,留美还图什么?“前50名校”还有什么意义?

我坦率地告诉他们:这位华裔是美国人,当然可以当司机。你们的儿子则连这个资格都没有。外国人干任何工作都要工作签证,要雇主花钱给你办才行。人家雇个工程师、大学教授、医生等高端人才,还犯得上操这个心,谁会为了雇个司机给你办呢?

这一小插曲,透露出中国的留美热中的一个巨大盲点:家长和学生都一心想着上排名第几的学校,很少为下一步做准备。事实上,随着大学的普及,大学生早已成为普通劳动者。大学毕业,到星巴克站柜台算个不坏的工作。另外到餐馆跑堂、开出租、当搬运工等,完全是大学毕业生的正常职业。这些工作,也往往是临时的。大学毕业后这么过渡一下,然后想办法读研究院。只有研究院毕业,才算专业人才。

所以,留美不仅是上大学,必须有读研究院的规划。

许多中国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大学一毕业,可选择的职业都是这些普通劳动者的临时工作。当然不可能有人给办工作签证。结果在美国一天也没有工作过,不过是大学校园混四年,和中国同屋做四年中餐,拿到文凭就回国。当然是百无一用、海龟变海带了。

《纽约时报》教育版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包括2011-2012年各种学历和专业的中等年薪以及失业率,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这个问题。中国学生最为热衷的企业管理专业(Busines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本科生的中等年薪就3.7万美元,几乎是最低端的工作,而且失业率高达7.1%;而同一专业的硕士学位持有者,中等年薪8万,翻了一倍还多,失业率仅4.3%。也难怪,在美国最底层的大学(即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在排名榜上找不到的“四流大学”),其毕业生都有三分之一要读研究院。在美国不读研究院,大学毕业不过是个打工仔。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有幸上了常春藤,并且表现优异,本科毕业去华尔街或精英企业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这仅属于极少数人。另外就是工程专业。在本科生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的时代,工程专业仍然被誉为“第一个专业学位”,也就是最初级的“专业学位”。言下之意,其他本科专业根本不算专业。因为工程专业要求高,训练专门,水平不够没法儿混,拿个本科学位很难得。

美国本科学位中等年薪最高的几个专业,基本全是工程:电子工程(6.2万)、机械工程(5.9万)、普通工程(5.7万)、计算机科学(5.3万)、民用工程(5.2万)(需要指出的是,《纽约时报》的报道并不全面。比如,根据PayScale所公布的2013-2014年度本科专业起薪排名,排在第一的是石油工程,高达10.3万,大概体现了美国近年来油气业的暴富)。但是,作为专业人员,这仍然是相当低的工薪,除了极少几个例外,明显低于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的年薪。

比如,教育专业是最为清寒的专业之一,但本科以上的高等学位持有者中等年薪仍然有5.9万。护士拿个硕士,中等年薪则为8.7万。另外,工程专业虽然供不应求,但本科毕业的失业率依然比较高,大致在5.1%到7.4%的幅度。如果在上述几个工程专业获得本科以上的高等学位,中等年薪就分别依次变为11.4万、10.9万、10.4万、10.3万、10.1万。也就是说,工程专业读了研究院,拿十万以上的年薪属于常规。更重要的是,拿到高等学位后失业率极低,大致都在3%以下。

《纽约时报》还指出,要成为有执照的工程师,需要本科四年工程专业的训练,并通过两个专业考试。但是,从2020年开始,工程师执照将要求硕士学位。可见,即使是工程专业,本科也越来越不够用。另一个被忽视的专业,就是护理。很少听说中国学生出来学护理的。但持有本科学位的护士中等年薪达5万,没有一个商科专业能与之相比。而且失业率仅4.8%。拿着硕士的护士,中等年薪则到8.7万,失业率仅为1.9%,属于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像耶鲁这样的名校,都设有护理学院。如今护理学又开始设立博士学位,让医生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很不高兴。这些都体现了护士地位之高。随着“婴儿潮”一代的退休,美国进入老龄社会,护士会更加供不应求。如果不学工程和护理专业,那么中国学生在美国本科毕业后,恐怕难以指望找到工作。商科里最流行的两个专业是金融和会计,本科毕业生的中等年薪分别是4.7万和4.5万,失业率分别为6.9%和8.2%。一旦读了更高的学位,中等年薪就分别变为10.4万和9.1万。要注意,这恐怕包括许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的年薪。我一位朋友的孩子拿到会计硕士,有幸在四大财会事务所之一找到工作,地点就在纽约市,但起薪也才5万多。

上述这些,不过是证明了我一贯的立场:上大学是为研究院卡位,本科本身不是高等教育的终点。这好比在中国读高中,上好高中是为了考大学能先声夺人。不管你上了什么有名的高中,不可能把高中文凭当事业跳板。

留美就像是一场长跑比赛。如果站在起跑线上时连自己是跑1500米、5000米、还是马拉松都不清楚,上来就跟着别人的节奏瞎跑,不失败才怪。中国的学生和家长们,过分盯着大学排名,在托福、SAT等考试上死拼,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穷尽,却很少想自己上大学后的平均成绩、也不肯拿出时间和精力为之进行准备。这就好像一名万米运动员,把所有的精力都在前五圈上消耗掉。后面二十圈怎么办?他们的回答是:跑完前五圈再说。你见过这样的运动员吗? 这种急功近利的战术,造成了诸多恶果。其中之一,就是在托福、SAT上创造了比自己实际水平高许多的分数,最终还真可能上了比自己实际水平高一截的大学。达到这一目的的人,都觉得自己捡了个便宜。但问题是,大学层级越高,要求越严。如果你入学前所有精力都花在考试上,就更不可能进行大学的学业准备。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根本不知道如何准备。这样,上的大学越好就可能越失败。即使不被劝退,拿一串C回来,也根本难以上像样的研究院。

可见,留学前的规划非常重要。这里的核心问题,首先是知道留学的教育终点在哪里,知道参加的比赛是1500米,还是万米,如何平均分配体力。我一向的主张是:托福、SAT等考试成绩虽然很重要,但不要把所有精力都花在这些上面。要拿出相当的时间,准备大一课程。因为对中国学生而言,大一是最令人措手不及的挑战。美国虽然选课很自由,但本科不比研究院,有许多选课限制,即使学理工的,也必须修满若干文科课程。有些课程期末要写读书报告,对此中国学生的训练基本上是零。所以,在这些方面的准备,留美前两年就必须逐渐开始。换句话说,你跑最初一千米时,要考虑后面九千米的体力分配,这样在万米比赛中才可能有竞争力。

从家长一方面说,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孩子在留美时先声夺人,早早在中学阶段就送走。可惜,在美国读中学、高中,耗资甚巨,后面还有大学。家长们当然都给孩子上大学留够了钱。但不少人没有想到大学后面还有研究院。结果,把钱全花在从中学到大学阶段,真该拼最该拿的学位时,反而有些经济窘迫。这是长跑比赛中典型的错误:在一开始就把体力耗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于中美在社会经济制度和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巨大鸿沟,造成了留美的高度盲目性。在这种盲目的冲动中,很少人能够看得远一点。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